Steam Deck开辟了便携式“PC掌机”市场。得益于Valve的开拓,华硕ROG Ally、联想Legion Go等多款PC掌机产品也已陆续发售。严格来说,Steam Deck不是最早的PC掌机,但更早的GPD Win掌上电脑未能像Steam Deck那样彻底改变市场。这有点像iPhone——苹果既没有发明智能手机,也没有发明触摸屏,但它却让智能手机第一次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在那一刻,我们基本上放弃了按键手机,转而投入大屏智能手机的怀抱,这就叫市场领导力
Steam Deck的销量已非常可观,分析师估计销量可能接近1000万台。在2022和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Steam Deck是Steam商店中最受欢迎的商品,至今仍然位列销量最高的10款商品之列。但Steam Deck其实并不是Valve首次尝试进入游戏设备市场,Valve也曾尝试打造一款家用游戏主机。
客厅里应该有Steam的一席之地!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家用游戏机的销量非常火爆。8000万台PS3、1.2亿台PS4,超过8000万台Xbox 360、3500万台Xbox One。这还不包括任天堂Switch,它在这场竞争中独领风骚。那么大的蛋糕如果只由三家分享的话,那就太可惜了。而且,加布·纽维尔 (Gabe Newell) 坐拥巨大的PC游戏市场,却尴尬地发现:客厅里没有Steam的一席之地!人们在客厅里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坐在电视机前玩主机游戏。如果蒸汽平台也被带进客厅,这将是多么巨大的市场前景?
Steam商店发售的大多数游戏都运行在Windows平台,一小部分也适用于苹果MacOS和Linux,但数量很少。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两大操作系统厂商(微软和苹果)都在寻求推广自己的软件商店。苹果App Store模式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因为它能提供稳定且可观的收入。而随着Windows 8(2012年首次亮相)带着Microsoft Store推出,微软似乎也有不再向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开放的趋势(至少大大限制了其开放程度)。
因此,加布·纽维尔开始推广Linux,并采取措施使Penguin系统更加适合游戏玩家。Valve进军游戏硬件生产的背后有两个因素:一方面,他们希望抢占部分游戏机市场份额并销售更多Steam游戏;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削弱垄断的Windows 和MacOS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Valve决定打造三台游戏设备
首先是专属游戏手柄,既要结合游戏主机的便利性,又要让玩家能玩那些不适合普通手柄操控的PC游戏,也就是适合鼠标和键盘的游戏——例如即时战略(RTS)和城市建设(City Builders)游戏,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我敢说设计一款合适的专属游戏手柄是至关重要的。毕竟,玩Steam游戏的舒适度取决于它。Steam手柄已经经历了多次迭代,你可以找到其不同版本的产品图片。最初,Valve计划在手柄的中心安装一个触摸屏。它的功能类似于触摸板,允许玩家执行传统手柄通常无法执行的操作,有些版本还包含轨迹球来模仿鼠标的操作。后来,手柄的设计多次被改变,按键布局也被重新设计,以便更好地与现有游戏配合。
有趣的是,与由多家第三方公司生产的Steam主机不同,Steam手柄一直是由Valve独家开发的。加布·纽维尔解释道: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完全符合公司的愿景,外包设计和生产并不能保证足够的质量或生产进度。
这就是Steam手柄的诞生过程,它不仅有两个触摸板、一个模拟摇杆,还有Xbox按键“X、Y、B、A”、陀螺仪、扳机,甚至下面还有按键——总共14个按钮。
第二款产品是Steam Link,这是一款廉价的(售价50美元)Linux微型计算机,只允许我们直接从PC串流Steam 游戏。这个想法很简单,假设我们在另一个房间里有一台配备Steam游戏库的强大电脑。在客厅里,我们就能将这个小盒子连接到电视上,将其与Steam手柄配对,然后通过家庭网络串流从PC传输的内容。
第三项任务稍微简单一些(当时G胖认为简单),那就是制造游戏主机。Valve决定采用混合方式,他们知道自己不擅长生产硬件,因为这与销售数字游戏完全是两码事。Valve自己负责软件,并给分包商制定最低硬件标准,让他们自行设计制造和销售游戏主机。
2012年3月,有传言称Valve将推出一款新设备——SteamBox。加布·纽维尔希望将游戏主机的便利性与PC的开放性和强大功能结合起来。同时,慑于微软推广自家应用商店的风险,希望推广Linux作为Windows的替代品,基于Debian操作系统的SteamOS就这样诞生了。
第一款Steam主机
Piston通常被称为SteamBox,因为它是由Xi3和Valve合作开发的。虽然它被宣传为针对Steam平台进行了优化,但其硬件规格却表明并非如此:最便宜的版本配备了主频为3.2 GHz的四核AMD APU处理器(当时农企处理器的性能你懂的)、集成Radeon HD 7660G显卡和8 GB RAM。用户可以选择128 GB、256 GB或512 GB的 SSD硬盘。整个设备装在一个小巧的铝制外壳中,机身一侧有一个I/O面板。
Xi3 Piston电脑的预售价为999美元(当时索尼PS4的发售价为399美元,微软Xbox One也仅为499美元),这对于广大游戏玩家来说肯定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价格……
当然,这只是Steam游戏主机其中的一款,Valve也刻意与Xi3 Piston保持距离,因为Xi3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而不是Linux。
加布·纽维尔 (Gabe Newell) 解释说,Valve的策略是开发一种专有硬件模型,并与PC制造商合作打造不同的硬件配置。例如,Valve由于尺寸和成本而不要求给主机配备光驱,但硬件合作伙伴可以自由添加这样的功能。
2013年12月,300台Steam Machines原型机交付给测试人员。每台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识别号和当时相当不错的硬件:从Intel Core i3-i7处理器,到Nvidia GPU,再到16 GB RAM。那时,一切看起来都很好,剩下的就是等待生产厂家了。
次年CES上,Valve透露已联系了多达14家硬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戴尔Alienware和索泰Zotac。蒸汽主机的价格从500美元到6000美元不等。缺乏标准化导致消费者对制造商和硬件规格感到困惑。Valve仅指定了最低硬件参数,并表示Steam主机必须在Steam OS下运行,最坏的情况下也要允许与Windows双启动。不幸的是,当时的Steam OS本身并不完善,这款基于Linux的系统仅支持当时Steam游戏库中约21%的游戏。此外,在对比测试中,SteamOS的性能表现不如Windows。
但Valve的一些合作伙伴不想再等了——纷纷发售他们自家搭载Windows系统的Steam主机,说实话,它们基本上与普通PC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尺寸。
Steam主机于2015年11月10日首次亮相,截至2016年6月,即正式首发七个月后,总销量还不到50万台。而PS4在2016年销量1713万台,总销量已达到5380万台,怎么形容呢,类似于“全真七子绑在一块也打不过黄老邪”。针对这样的销售业绩,有媒体将Steam主机描述为“生来就注定要夭折”。虽然有些硬件制造商在2017年陆续推出兼容SteamOS的主机,但说实话,大部分制造商早在2016年底前就停产了。
游戏杂志PC Gamer在2017年7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概述了Steam主机未能取得预期成功的几个原因:首先,SteamOS 早期版本并不适合舒适地进行游戏。第二,Valve经常不及时响应硬件制造商的需求,不提供配套的软件更新。此外,很简单,很多玩家认为廉价的Steam Link已经实现了“在电视上玩Steam游戏”的需求,从而蚕食了Steam主机的市场。
嗯,Steam主机最后没成功
Steam主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缺乏一个具体的标准。游戏机的优势在于拥有一个(最多两个,例如Xbox Series X和S)统一的配置,所有游戏都可以在其上运行。这对玩家来说有一个好处——他们不仅不必担心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硬件配置来运行特定的游戏,而且他们还知道自己可以安心使用这台主机好多年。此外,价格也很重要,游戏机通常要比具有同等算力的个人电脑便宜。
事实证明,原本被认为是Steam主机的优势,实际上却是其劣势。与PS4和XBOX ONE等传统游戏机相比,Steam主机并没有提供任何独特的东西,而且所谓开放性的“优势”,伴随而来的是缺乏独占游戏——这与索尼和微软游戏机相比是最大的劣势。最终,所有Steam主机设备的销量不超过50万台,G胖也得到了宝贵的教训。
总之,Steam为彻底改变客厅游戏做了一次尝试,但失败了。他们的实验产品Steam主机并没有赢得游戏玩家的青睐,但它并没有白白浪费,留下了宝贵的遗产Steam OS,并最终促成了Steam Deck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