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亮的那一刻,仿佛看见600年前的报恩寺塔重现。”5月1日19时整,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南京大报恩塔渐次点亮,最终定格为璀璨的劳动节金红色。光影交错间,完美复现明代琉璃塔“长夜永明”的盛景。景区内数千名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跨越时空的对话。


今年五一假期,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以“流动的国风盛宴”为主题,推出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让沉睡的遗址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假期前三日游客量同比增长50%,其中夜间客流占比达25%,创下遗址公园夜游新纪录。

沉浸式体验拉满,古遗址上的国风新声


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国风乐队全天候巡演,《女儿情》《逍遥叹》《笑傲江湖》等经典影视OST在遗址各处奏响,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轮番登场,吟诵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优雅。

通往屋顶花园的阶梯,被粉蓝紫系的绣球花装扮成梦幻地毯。登临全新开放的屋顶观景台,眼前是琉璃塔的飞檐翘角,远眺是现代楼宇勾勒的城市天际线。夕阳西下,城市灯塔与晚霞同辉,交汇成古今对话的奇观。


塔前广场两侧,新铺就的草坪如绿毯般绵延,“躺平观演”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游客们或坐或卧,仰望琉璃塔聆听国风乐队巡演。“没想到遗址景区还能这么chill!”00后游客小李的感叹,道出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空间的新期待。

12小时超长待机,重现“长夜永明”盛景

当暮色中的琉璃塔被点亮,来自上海的大学生陈婷敲响铃铛许下心愿。这个五一,像她一样在古老遗址中寻找文化认同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灯塔下听古风音乐,遗址上赏汉服霓裳,他们在这里触摸历史,感受传统,也重新发现着城市的文化根脉。


“亮灯后的琉璃塔比白天更震撼!”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女士在社交媒体晒出打卡照。自去年暑期开启“博物馆夜时代”以来,大报恩寺遗址景区开放时间延长至19:30。五一期间更延长至20:30,实现12小时超长待机。

每晚19时的点灯仪式已成为核心IP,灯光变幻交错着200多种组合变化,呈现出新时代的琉光塔影。5月2日至4日,景区加开20时整点灯仪式,让更多游客感受祈愿的温暖。

遗址活化新探索,古今交融唤醒文化归属感


在遗址区的廊宇间,陈列着十余块手绘知识小黑板,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围观。“沟槽是做什么的?”“考古真的用洛阳铲吗?”“古人怎么建九层高塔?”……趣味问答揭秘古人智慧,日均互动超5000人次。“沟槽是古代的排水系统。下雨时,水会顺着沟槽流入香水河,最终排到秦淮河。”一位讲解员正指着遗址现场,为游客还原六百年前的生活图景。从排水沟槽到建筑智慧,从考古工具到营造技艺,景区用细节讲述着匠心传承的中国故事。


“用遗址公园讲好南京故事,用大报恩塔打造文化符号,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文化传承的创新探索。而游客的认可,也印证了我们的探索方向。”大报恩寺遗址景区负责人王文溪表示,从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的一票难求,到“三星堆奇妙夜”的持续火爆,从洛阳城应天门遗址的3D投影秀到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国风音乐live,博物馆夜游正成为传统文化空间的新表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