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

“抽粪的泵管在没有加压的情况下,得有三四十斤,加压后瞬间达到上百斤,干活时不会用巧劲儿,抽完粪后管子抬不起来,弄不到车上去,可能会溅得满身都是粪水。”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班班长李萌,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谈到自己刚入行时的经历,这样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今年36岁的李萌是地道的北京女子,一人日常要负责20个粪井,一天要拉3趟车,抽12吨粪便,这个工作她已干了十四年。


李萌在工作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1年,李萌刚结束在部队两年的服役生涯,开始找工作。一次招聘会上,她看到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在招人,走了过去,表明自己想要应聘的意愿。

当时,面试官问了李萌三个问题:你知道时传祥是干什么的吗?你如何看待环卫工作?如果你被录取了,是否服从分配?李萌的回答简短而坚定:我知道时传祥是一名掏粪工人。环卫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凭自己的劳动工作挣钱不丢人。我服从任何岗位分配!

就这样,22岁的李萌来到了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报到。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选择。刚到班里,班长的眼神里满是惊讶,对李萌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三八班已经有十几年没来过20多岁的年轻人了!”

李萌不是没有其他出路。李萌的妈妈开办了一家旅行社,她去当导游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父母亲戚朋友听说李萌要去当一名抽粪工人,都来劝阻她,妈妈直言:“孩子,干这个工作你以后你可能会后悔,怕是对象都不好找啊!”

“我和身边的同龄人不太一样,这和有着从军经历相关。”李萌直言:“两年的军旅生活,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职业不分贵贱的价值观;在部队,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之前的名称是“东城区环卫局”,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老前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环卫工作者。

“我的目标是做时传祥的接班人!”工作岗位之初,李萌在心里树立了目标。

第一次上岗,工作强度和难度就超出了李萌的想象。炎热的夏天,李萌刚打开粪井盖,还没有把抽粪管放进去,条件反射地呕吐了,随后两天,李萌一口饭都吃不下。

李萌的师傅陈兵说:“我当时想,这丫头,明儿准不会再来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李萌到单位比我还来得还早!”

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李萌决定每天工作结束之前不吃饭,随后一个多月,李萌都是饿着肚子抽粪。

为了掌握技术,不让粪便喷到身上,李萌工作中不断寻找抽粪管放入不同粪井后的准确位置,反复练习只抽粪不抽水的打平技术。半年过后,李萌掌握了技术要领,胜任了工作。

在陈兵眼中,李萌对工作尽心竭力,每天面对不同的粪井,都牢牢抱好抽满粪将近70斤重的粪管,有时还得来回晃动,把粪井里的“漂”着的粪渣和杂物抽走。有时,赶上粪管堵了,她甚至用手把杂物抠出来,这些活常累得她胳膊都抬不起来。

工作中,还有新的挑战。李萌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去菜市场抽粪,有个菜贩子的菜把粪井盖挡住了。李萌说了一句:“阿姨,您能不能先挪一下,我要干活了。”菜贩子不愿意挪,几句话后大声吵起来,

虽然此事后来得到了较圆满处理。李萌明白了一件事:即使一份普通的工作,不仅是个技术活、体力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和周围群众打交道。

从此,李萌变得“聪明”了。她经常利用下班时间为辖区居民做些实事,很快便与居民们打成了一片。

“干上这行,咱就得用心干好!”是李萌的口头禅。李萌管辖的粪井辖区内的居民们几乎都认得她,很多大爷大妈把她当“闺女”、“孙女”,胡同压车时抽粪车动不了无法工作,有居民主动帮助她找车主,酷暑下有爷爷奶奶端水给她喝。

在被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问及如何理解劳模精神时,李萌说:“时传祥曾说过,‘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任何工作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都是人民所需要的。我相信,‘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环卫精神、劳模精神的传承和体现,是我不断追求的远大目标。”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