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选2025|阿尔巴尼斯压倒性胜出,
自由党陷入史上最惨败局
达顿三招葬送自由党
自由党党内清算开始
在昨晚刚刚结束的联邦大选中,澳洲政治版图发生剧烈动荡——现任总理、工党领袖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不仅成功连任,更以超出预期的席次差距,创造了自1998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执政奇迹。
截至目前,工党已从自由党手中收复至少11个众议院席位,使原本的78席一举增至88席,甚至有望冲击90大关。
而反观联盟党,其席次可能跌破50席大关,连党魁彼得·达顿(Peter Dutton)所在的昆州迪克森选区也失守,直接终结了他24年的政治生涯,被踢出国会。这也导致他连议员的位置也没了。
这是澳洲历史上第一次有执政党在连任大选中扩大多数席位。阿尔巴尼斯不仅成为自霍华德以来首位蝉联成功的总理,更被视为稳健执政与中道路线的代表人物。他在胜选致辞中表示:“在这个全球不安的时代,澳大利亚人选择了信任与团结,选择了以澳洲方式解决问题——彼此照应,建设未来。”
与此同时,达顿在败选演讲中承认失利并为联盟党的溃败承担责任。他表示:“今晚不属于我们……太多优秀的候选人失去了机会和梦想。我对此深感歉意。”
昨晚刚开始计票,政治编辑Charles Croucher便宣布:“九号台预测工党将赢得大选。”
“联盟党和自由党已无路可走。Albanese将再度执政,工党赢得大选。”
初步计票结果显示,联盟党几乎没有机会实现组建政府所需的选民转向,无法赢下关键选区,哪怕是稍晚才计入的提前投票和邮寄选票也回天乏术。
相较之下,工党在全澳多地都实现了显著的选票增长,从昆州远北的Leichhardt,到悉尼的Bennelong,再到塔州的Bass,都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甚至连达顿本人所在的Dickson选区,
他都败下阵来,丢掉席位,直接失业!
此外,有网友称,截至发帖,所有的华人区自由党都输掉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图片来源:小红书@momo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两大党的初选得票率都偏低,全澳超过三分之一的选民把票投给了绿党、无党派独立候选人以及其他小党派。
九号台国家事务编辑Andrew Probyn表示:“蓝色与红色主导的政治格局时代已结束。”
随着九号台预测工党将胜选,工党的悉尼总部已提前进入庆祝氛围。
支持者手举饮品,相互拥抱欢呼,喜悦洋溢全场。
正在现场连线报道的记者形容,支持者之间“气氛热烈,心情非常雀跃”。
另据悉尼晨锋报报道,工党议员Jerome Laxale成功地守住了悉尼华人选区Bennelong。与上届大选相比,工党得票率出现了大幅上涨。
Laxale在周六下午承认,守住Bennelong选区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该选区曾是自由党的票仓,前总理John Howard便是该选区的议员。
“我们从未成功守住Bennelong,历史不站在我们这边。但在今天,我们要创造历史。”
但在投票站关闭不到3小时,Laxale便在North Ryde的The Ranch向支持者们宣布:“各位,今晚我们创造了历史。”
“这是一个非同凡响的结果,特别是在选区重新划分的情况下,我们成功地守住了Bennelong。”
Jerome Laxale(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自由党力推的26岁的华人青年Scott Yung也参选,选区内铺天盖地都是Scott Yung的广告,还有不少人为他站台。
图片来源:小红书@悉尼机场接送机
然而,截至周六晚9点,在已统计的40%选票中,Laxale的得票率高达61%,领先于自由党候选人Scott Yung(39%)。和上一届大选相比,Laxale的得票率上涨了11%。
曾任Ryde市长的Laxale于2022年赢得Bennelong选区,当时的优势仅有1%,这也是工党70多年来第二次赢得Bennelong选区。
但随着North Sydney选区边界重划,Bennelong选区的范围进一步向东扩展,使得Lane Cove和Hunters Hill被划入其中。
选区重划后,Bennelong成为了名义上自由党占优的选区,但优势仅为0.04%,该选区还覆盖了悉尼华人重镇Eastwood。
前总理艾伯特与自由党候选人Scott Yung(图片来源:《悉尼晨锋报》)
Laxale在胜选演讲中表示:“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赢得选举,保住这个席位。中途发生的选区重划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但我从Lane Cove、Hunters Hill、Woolwich和Chatswood的选民那里学到,重要的是政策,而不是你所属的政党。”
“他们选择了一个价值观一致的候选人和政党,我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尽我所能代表他们。”
自由党候选人Scott Yung在选前被曝出一系列负面消息,包括竞选财务记录。Yung表示:“我尊重媒体的工作,但我必须说,工党对我进行了诽谤。”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兵败如山倒!自由党内部或掀起清算潮,温和派要求“远离特朗普”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随着在联邦大选中迎来一场历史性的大败,自由党内部的清算也随之开始。
一位温和派自由党人明确将惨败的责任归咎于右翼。这位消息人士表示,温和派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制造任何麻烦,但“右翼必须为此负责。”
新州多个选区大幅转向工党,自由党明星候选人Andrew Constance似乎未能如愿进军联邦政坛,而现任议员David Coleman和Jenny Ware也面临着意外落败的风险。
Gilmore原本是自由党必须赢得的席位之一,但他们在周六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此外,自由党还可能在新州失去多达4个席位,其中1个可能落入不断壮大的无党派阵营之手。
在Gilmore选区已统计的近80%选票中,自由党候选人Constance远落后于工党议员Fiona Phillips。
但当Phillips在周六晚间开香槟庆祝时,Constance依然拒绝承认败选,理由是还有大量邮寄选票和提前投票没有统计。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作为前新州交通厅长,Constance已5次尝试进入联邦政坛。
此前,Constance曾两次尝试竞选Gilmore选区议员,两次尝试进入参议院,但均以失败告终。
此外,Constance还曾考虑竞选Eden-Monaro选区,但与时任国家党党魁John Barilaro公开争吵后,Constance便宣布退出竞选。
Werriwa曾是自由党抱有希望的选区之一,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无法阻止议员Anne Stanley连任。
而在Whitlam选区,自由党前议员Nat Smith也未能阻止工党的Carol Berry获胜。
前新州交通厅长Andrew Constance(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此外,自由党控制的Bradfield选区很有可能落入无党派阵营,由Climate 200支持的候选人Nicolette Boele与自由党候选人Gisele Kapterian不相上下。
与此同时,自由党在民调领先于工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同时输掉Banks和Hughes选区。
工党消息人士指出,工党将赢得Banks选区,但Hughes的归属仍难以预料。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自由党在竞选活动的第一周便遭遇了挫折。
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震惊世界的对等关税政策,而民调也迫使达顿在居家办公政策上让步。
内部消息人士指出,达顿一直没能从这一连串打击中回过神来。居家办公政策也让自由党在Gilmore、Robertson、Werriwa和Whitlam选区遭受重创。
一位温和派自由党人表示,自由党应当在价值观上“远离特朗普”。“澳洲有着大量的中间选民,我们可以在经济、生产力和国防方面持保守态度。但在关键问题上,我们必须扮演中间派。”
然而,联盟党的失败远非偶然。这场选战可以说是自联邦成立以来,最混乱、最失控的一次保守派竞选。自由党犯下了一连串致命错误,从政策混乱到战略失误,几乎每天都有“翻车”新闻上热搜。
【自由党的“三大自毁战术”】
1. 郊区独角戏:放弃城市选民
2022年上任时,达顿曾誓言代表“被遗忘的郊区人民”,却彻底放弃了原本属于自由党的中产城市核心票仓,甚至连Kooyong、North Sydney、Wentworth等自由党的传统心脏地带都弃守。
结果呢?到了2025年,这些城市选民不仅没有回头,甚至连达顿的竞选横幅都看不到踪影。
2. 美式民粹主义“走火入魔”
模仿特朗普,喊“澳洲优先”,但策略执行得四不像。
在移民问题上,自由党一边说要削减配额缓解住房压力,一边又回头喊“我们爱移民”,发布会现场更是“失忆式答非所问”;
华人网友发表评论:由于自由党政策,所有的华人区自由党都输了。
裁员政策朝令夕改,2月放风要裁掉1.5万公务员,4月却又悄然撤回;
核电政策被批毫无成本核算依据,专家更讽刺:“建核电站的钱够让全国免三年电费。”
3. 文化战争,广泛得罪进步派
从反对“原住民之声”,到反对性别平等、削减托儿补贴,自由党在社会议题上全面右转,彻底失去了中产与年轻选民。
甚至连他们曾引以为傲的《国家反腐法案》,都被批评为“没有牙齿的纸老虎”。
【对比之下,工党打出“稳健牌”】
阿尔巴尼斯领导下的工党,则采取了谨慎务实路线:少承诺、多落实,稳定推进教育、医保、住房等领域政策,重建了民众对政府基本服务的信任感。
此外,工党极力避免重蹈陆克文-吉拉德时代的“内斗覆辙”,三年内团结一致,不仅稳住了基本盘,更稳稳吸纳了曾被自由党抛弃的城市中产与少数族裔支持。
【下一步:工党政策重点前瞻】
新一届阿尔巴尼斯政府将重点推进以下领域改革:
教育投入再加码,推动技术教育与STEM发展;
扩大可负担住房建设计划,缓解租房压力;
推进绿色能源转型,拒绝高风险核电方案;
医疗服务扩容,改善偏远地区基础健康系统;
推出“下一代国家宽带计划”,提升数字基础设施。
这场选举,某种意义上不仅是两位领导人的对决,更是对两种治国理念的抉择。澳洲选民最终选择了理性、稳定、以人为本的路线,也给了达顿一记响亮的警钟:民众的耐心,并不是用来反复试错的。
此次大选结果显示,澳大利亚选民对联盟党在移民政策、核能计划等方面的立场表示不满,尤其是达顿在竞选期间的负面形象和与特朗普政策的相似性,引发了选民的反感。
目前计票工作仍在继续,进度达到70%以上,我们可以从各州的颜色来看到,大家都把宝贵的一票投给了谁:
新州,大片飘红(支持工党)
维州仅偏远东南选区飘蓝,其余大片全部支持工党:
此次大选的结果不仅巩固了工党的执政地位,也为阿尔巴尼斯政府在未来三年内实施其政策议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政府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应对经济压力、推动社会改革以及加强国家安全等。
总的来说,2025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标志着澳大利亚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选民对稳定、务实和包容的领导风格表达了明确的支持。工党在此次大选中的胜利不仅是对其政策的认可,也是对其领导能力的肯定。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