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
清华大学第68届“马约翰杯”
(以下简称“马杯”)
学生田径运动会在东大操场圆满闭幕
在本次马杯系列赛事中
清华SIGS取得“五金两冠”
创下不俗佳绩
重视体育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传统
“马杯”不仅是竞技的舞台
更是“无体育,不清华”的鲜活注脚
见证了114年来清华体育精神的蓬勃生命力
青春如朝日
奋进正当时
值五四青年节之际
让我们一同走近
清华SIGS的六位在本届“马杯”获奖的同学
聆听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故事
感受他们在训练中的酸甜苦辣
以及体育竞技赋予他们的成长与体悟
常艺琛
2024级功能材料与器件专业硕士研究生
男子甲组跳高金牌
8×5混合投篮第四名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小马杯”的跳高比赛。备赛的两个月,是一段与伤病不断博弈的旅程。从最初的脚底筋膜炎,到髌骨磨损,再到腹股沟拉伤、背肌拉伤,伤病几乎贯穿了整个训练周期。比赛当天,髌骨炎症再次隐隐作痛,一边涂着止痛药,一边贴上肌贴,我最后还是咬牙坚持站上了跳高场地。虽然在训练中我曾稳定跳过1.85米,但身体的不适让人无法预知当天的竞技状态。
正式比赛中我的状态出奇地稳定。从起跳到夺冠高度1.73米,我均一次过杆,顺利锁定冠军。此后进入挑战自我和突破极限的阶段,我决定冲击1.85米。那一刻,我内心无比坚定,回想着教练反复强调的技术细节,感受到朋友和老师们在场边默默给予的鼓励。我调整呼吸,全神贯注,奋力一跃,成功跨过1.85米。虽未能在校纪录高度上延续奇迹,但这次经历已让我收获了无比的满足与成长。
从实验室到田径场,体育早已成为我生活的另一种轨迹。在跳高中,我学会了与疼痛相处、与失败共舞,也更懂得坚持和热爱的真正含义。在无数次跌落之后,依然要怀揣热望,纵身跃起。人生也是如此,重要的或许不是能飞多高,而是在每一次重压与低谷中,依然保留向上跃起的勇气与执念。
李雪丽
2023级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女子甲组全能项目第二名
女子甲组4*100米接力第五名
女子甲组4*400米接力第二名
当马杯落下帷幕,我的心中既有释然,也有不舍。这是我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场运动会,更是对自己多年运动生涯的阶段性总结。去年因准备不足,我在全能项目中仅获第五,带着遗憾不甘退场。正是这份不甘,促使我在这一年里更加努力,憧憬着今年的突破。
回望过去,自中学起我便与田径结缘。那些在烈日下挥汗、在寒风中坚持的训练日子,在我心中种下了坚韧与乐观的种子。它们陪伴我成长,让我始终选择坚定地站上每一场起跑线。今年,我在全能比赛中斩获亚军,实现了自我突破,也为这一年的努力交出满意答卷。
此外,我还兼项4×100米、4×400米和20×60米三项接力,与队友并肩奋战。在团体项目中,除了名次与荣誉,我更感受到热血与青春的涌动。队友们的加油呐喊仿佛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激励我奋勇向前。特别感谢与我一同征战全能项目的“铁人们”,以及在日常训练中彼此鼓励、相互扶持的队友们,正是这份团结与信任,支撑我们站上领奖台,共享这份荣光。
如今站在人生的新阶段回望,我愈发明白,这场比赛带来的不只是奖牌,更是一份迎难而上的勇气与热爱。愿“无体育,不清华”的精神陪伴我们一路前行,也愿我始终铭记那句激励自己的话——我要竭力奔跑,我要勇往直前!
韩雨洁
20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
女子甲组800米第一名
女子甲组跳远第五名
女子甲组4*400米接力第二名
混合甲组异程接力第四名
自从初中校运会第一次报了1500米,参加中长跑项目成了我中学时代运动会的惯例。然而,上研究生之后,由于科研任务加重,我似乎已经失去了中学时期那种对田径运动的热情和毅力。本以为初中的水平就已是我的极限,从未想过,在田径队的训练中,在SIGS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陪伴中,我竟然还能再次鼓起勇气踏上跑道,打破内心给自己的设限,再创新高。虽然远不及专业,但已经足够让我惊喜。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马约翰杯,去年的我缺乏准备,不及训练就仓促参赛。而今年,相比最终的结果,和大家共同训练,一起进步的日子才是我最珍贵的收获,这段日子里,有对于训练的紧张焦虑,有成绩不理想的失落遗憾,但是,经历过紧张疲惫之后,我们依然一次次把自己从工位和寝室里拔出来,一起走上跑道,一起在训练结束后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在赛场上,我们为了接力成绩拼尽全力奔跑,完赛后站在跑道边齐声为队友加油鼓劲。这一切若不经历,便无从感同身受。
愿尽情地奔跑下去,放肆地热爱下去,突破内心的障碍,探求自己的极限。愿我们都能带着田径场上的那股冲劲,达成一个个目标,追逐自己期望的未来!
王万月
2022级电子信息
(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女子甲组跳高第一名
女子甲组铅球第五名
女子甲组4×100米接力第五名
8×5混合投篮第四名
第三次参加马约翰杯,恰逢临近毕业,这一年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以往相比,输赢早已不再重要,我更希望这最后一次参赛能够平安顺利、为学生时代画上圆满句号。由于毕业在即,训练开始得较晚,原以为与领奖台无缘,却没想到状态在训练与比赛中逐步恢复,最终拿下金牌的那一刻,依然令人惊喜万分。虽然没能刷新个人最好成绩,但每一次挥汗如雨的训练,最终都凝结成这一刻的喜悦,也再次证明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付出的汗水总会在某个时刻,以最动人的方式回报你。这份单纯、直接的美好,在如今复杂的生活中,显得格外珍贵。
更让我感动的是与队友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赛后,我碰见刚比完接力的宏哥,他问我成绩如何,我说拿了金牌,他立刻眼睛一亮,笑着和我击掌庆祝;还有在训练与比赛中持续给予我跳高技术支持与鼓励的艺琛,以及那些即便没上场、却始终陪伴左右的志愿者朋友们。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与陪伴,我深切感受到:即使身在北京,学院依然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而彼此间的友谊,是我们共同奔跑的力量源泉。
马杯的记忆不会随着时间褪色,它铭刻着奋斗与热爱。愿未来的我们都能坚持所爱,奔赴各自的山海,继续在人生的赛道上,全力以赴、奋力前行。
王思尧
2023级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硕士研究生
男子甲组立定跳远第三名
男子甲组100米第二名
男子甲组200米第二名
男子甲组4*100米接力第四名
男子甲组4*400米接力第三名
2024-2025赛季对我而言尤为特殊。除了运动员,我也成为了清华SIGS体育代表队得队长,双重身份给我带来了更多挑战与成长。这一年,我们启动代表队库房改造,搭建体能训练基地;制定冬训集训,建立体能训练体系;首创短跨、跳跃、投掷、中长跑四大兴趣小组,结合能力与兴趣,提升同学的参与与竞技水平。为给队员更多展示机会,我们首次申请参加广东省主办的体育赛事,并构建起每年4场的专业级比赛体系,形成以赛促训的良性循环。最终,我们在小马杯中斩获5金,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努力拼搏的队友。
作为运动员,我参加了立定跳远、100米、200米、4×100米和4×400米,虽无金牌入账,也完成了3.07m、11.07s和50.45s的成绩。田径是与自己的较量,每一次为0.01秒、每一厘米拼搏,都是对“石匠精神”的最好诠释。那些不起眼的训练午后,终会在比赛中显现价值。
这一赛季,我在组织者与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中成长。感谢清华SIGS的支持,感谢队友的并肩奋战,也致敬那个坚持不懈的自己。我更加懂得:真正的超越,发生在不断战胜自我的每一个瞬间。
王昊华
2024级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女子甲组100米跨栏第一名
女子甲组4*100米接力第五名
女子甲组三级跳远第七名
坦白说,报名女子100米栏时,我并没有十足把握——毕竟两年没系统训练了。上次小马杯尝试四步过栏,却因体力分配不当被反超,留下遗憾。但这次的备赛过程让我重拾信心,也真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训练时,田径队拼搏的氛围深深感染了我。队长和队员们天天加练,教练耐心指导,学铭帮我优化栏间节奏,和子仪一起尝试减少步数的过程让我不断突破自我。从最初全程五步、20秒开外,到最终成绩提升近两秒,训练成果让我对比赛充满期待。
正式比赛中,原计划前五栏用四步、后段转五步,没想到状态极佳,一直维持四步节奏直到最后一个栏才调整。冲过终点的瞬间,脑海里浮现的是训练中大家彼此鼓劲的画面,那才是最难忘的部分。
除了跨栏,我还参加了三级跳和4×100米接力。三级跳在绪娅和泽宇的指导下稳定提升;接力虽道次不利、临时换人,但我们拼到小组第二,跑进1分钟,感受到团队的韧性与默契。
这次马杯让我体会到田径队的凝聚力:高效的组织、志愿者的支持、摄影师的辛苦付出、学院的保障……“无体育,不清华”绝非口号,而是真实的共鸣。这段并肩奋斗的时光,必将成为我大学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以拼搏与汗水凝聚集体力量
用奔跑与跳跃诠释青春担当
“马杯”承载的不仅是奖杯与荣誉
更是清华人
“无体育,不清华”的集中体现
当SIGSers在赛场中挥洒汗水
与全校师生共呼嘹亮口号时
清华体育的薪火
正以永不停息的姿态
照亮SIGSers的成长之路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马杯”的到来
见证更多SIGSers的辉煌时刻
五金两冠!清华SIGS“马约翰”杯再创佳绩!
“透”过这里看清华
清华SIGS教职工代表团赴京参加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活动
供稿|SIGS体育代表队及志愿者
统稿|张天
视频|孙依然
编辑|戴雨静
鸣谢|SIGS研究生会
审核|聂晓梅
排版|胡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