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到上海,现在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据12306官网显示,乘坐复兴号G1976次列车最快,需要11小时31分钟。一觉醒来还在路上,属实有点“长”。

但不久后,一切将大不相同!

今年4月以来,正在建设的东西大动脉——沪渝蓉高速铁路进展频频刷新,这条沿江高速铁路(沿江高铁)起自上海宝山站,止于四川成都站,串联起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是加快完善沿江铁路网络的重要支撑,预计2030年前全面建成。

届时, 成都、重庆至上海 铁路旅行时间由最短约11.5小时和10.5小时分别 缩减至约7小时和5小时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唐代浪漫想象,将成为现代中国日常通勤般的轻松体验。

建设情况如何?

多个路段不断刷新进度

预计于2030年前全线贯通

沿江高铁全长约2100公里,总投资约5300亿元,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由上海至合肥、合肥至武汉、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至宜昌、宜昌至涪陵、涪陵至重庆、成渝中线等7个部分组成,东西横贯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六省市,主要节点城市为成都、重庆、宜昌、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根据规划和施工进度,沿江高铁将于2030年之前全线贯通。

自2021年沿江高铁首段开工以来,这条横贯中国东西的“超级工程”,正以分秒必争的速度向目标迈进。

→4月1日,宜昌至涪陵段(宜涪高铁)重庆段,李寺村大桥施工现场,第一个承台的浇筑完成,标志着宜涪高铁重庆段进入主体工程全面施工阶段。


图据成都发布

→4月3日,湖北武汉至宜昌段(武宜段)静态验收工作正式启动,这为该项目在今年年底具备开通条件提供重要支撑。


图据新华社

→4月12日,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玄天湖双线大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据成都日报

→4月23日凌晨,在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为沪宁合高铁)引入合肥枢纽跨新安江路立交特大桥施工现场,沪宁合高铁跨新安江路立交特大桥7榀门式墩钢盖梁全部顺利吊装完成,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图据上铁集团

→4月28日,成渝中线磨盘山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再提速。


图据重庆日报

→4月30日凌晨,沪渝蓉(北沿江)高铁扬州段跨扬子江北路连续梁顺利浇筑合龙,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又一阶段性成果。


图据央广网

随着一个个节点工程的突破,至2030年全线贯通的目标正稳步接近,将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什么要有沿江高铁?

“八纵八横”

全面提速串起长江经济带

根据12306官网的最新信息,目前从上海前往成都,旅客可选择包括D3058、G1475、G2195等十余趟列车直达。为何要在现有沪汉蓉铁路旁再建一条沿江高铁?

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沿江通道是“八纵八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长三角-成渝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这一规划,长三角-成渝通道部分路段规划利用既有线。既有线中,部分路段设计速度较低,如合武铁路(合肥-武汉)设计时速为250公里,汉宜铁路(武汉-宜昌)设计时速为200公里,而宜万铁路(宜昌-万州)设计时速只有120-160公里。


图源中国铁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土交通规划部智慧产业所所长欧心泉,在202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到,这些速度较低的“卡脖子”路段难以适应沿江城市日益频繁的人员往来和快速直达需求。同时,由于现有沿江地区铁路线路较少,客货争线的情况较为突出,铁路货运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2018年7月,为更好地满足长江轴线国土开发的需要,满足沿江地区旅客的出行要求,完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相关部门制定了《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至此,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沿江高铁通道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图据成都日报

交通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沿线的时空距离,还能增强要素流动,整合沿线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016年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其中“两翼”中的“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长江经济带交通互联互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曹贤忠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沿江高铁将从三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金腰带”“铁脊梁”的作用:

是加强中心城市之间、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人员交流、产业转移、技术转移转化;

是推动上海、武汉、重庆三大沿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发展,促进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共建共筑长江流域城镇连绵带;

是有助于长江沿线城市产业合作,形成紧密的产业关联,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沿江高铁,沿的是长江,串起的是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全线贯通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群、主要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轨道上的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建成。

给成渝带来了什么?

城市群密切联动

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驶入“快车道”

成都站是成渝中线高铁的始发和终到站,4月21日,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火车北站)高架广场(南)主体结构顺利封顶的消息,引发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

对于成都而言,沿江高铁意义何在?

成渝中线高铁作为规划中的沿江高铁的一部分,预计2027年建成。建成后,成都到重庆将最快50分钟可达,同时与已运营的西成高铁、郑渝高铁和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渝昆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将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

从时间上来说,沿江高铁全线贯通后,乘坐列车从成都到上海将从11小时31分钟压缩至6.7小时,相当于每天多了半个工作日的商务往来;成都到重庆从1.5小时缩至50分钟,双城上班族可以实现“早餐在解放碑,午餐在春熙路”。


图据成都发布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戴宾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沿江高铁全部建成后,能让成渝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密切联动,相当于重构了整个区域经济的版图。通过建设成渝中线,能够形成多通道全域覆盖,解决成渝地区中部塌陷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夯实成渝发展的主轴。

大胆想象这样的场景:

成都研发的芯片,上午从成都发货,下午就能抵达江苏的组装车间,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跨江联动”会变得更加紧密;

九寨沟、大熊猫基地与上海迪士尼、苏州园林,这些原本相隔千里的著名景点,将被串联成一条“长江黄金旅游带”;

麻辣鲜香的火锅与精致甜美的生煎包,也将开启更频繁的“跨江对话”……


图据上海发布

成渝中线高铁的建成,不仅大幅缩短了成渝地区与其他区域的时空距离,更如同一条强劲的纽带,为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沿江高铁的全线贯通,成渝地区将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全国经济发展格局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郑晓凤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南京发布、成都日报

封面来源:合肥至武汉段沿江高铁项目(安徽日报)

编辑:周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