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节小长假,重庆市荣昌区火了,按照媒体的说法,他们“抢”来了泼天的流量。下一步,不知道能不能带来泼天富贵,反正舆论气氛营造上,绝对是得意洋洋。

据报道,五一节当天,重庆荣昌区用 1200 斤米饭、1500 斤猪肉、7000 人次的接待量,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 “政府食堂餐饮革命”。当游客们举着 “政府食堂 18 元套餐” 的打卡照刷爆朋友圈时,这个川渝交界处的小城突然成为舆论焦点。

但在流量狂欢背后,一些理性的声音开始追问:这场 “舌尖上的盛宴”,到底是谁在埋单?


这一次,荣昌区的流量叙事中,被称为“卤鹅哥”的中年男人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位曾自费追访国际网红“投喂”卤鹅的创业者,被官方冠以“全球推介使”称号,其个人奋斗史与地方美食营销深度绑定。

只不过,“投喂”一词的使用是否妥当呢?我们都知道,现代汉语中“投喂”这个动词对应的宾语,不管是禽也好、兽也罢,总之都是畜生,不知道媒体铺天盖地用了这个贬义词是为了什么。


看荣昌区这一拨的操作,无非是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的翻版,连招数都一样:腾出1.6万个免费车位、景区全免票、“外地车辆违停只提醒不罚款”……均属近年文旅“宠粉”标配。“宠粉儿”,没有什么新意。

这一次荣昌区有所突破的,是政府开放机关食堂,以低廉的价格招待涌进来的游客。而且还以此为噱头,什么“一日接待7000多人,米饭蒸了1200多斤,猪肉吃掉1500斤……”之类。


然而问题也就在这里。政府食堂的开放一定会引发对运营成本的追问:低价菜品是否有依赖财政补贴?

第一个疑问:政府机关食堂能不能开放?

如果是承包制,由第三方经营,即便不以营利为目的,开放是可以的,但是,费用谁来承担?

荣昌区政府未明确食堂是否外包。若为自营,其运营成本需纳入财政预算;若为外包,承包商是否享受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我们看到了有报道说用于免费加饭的餐盘不够用了,可见其中有饭菜成本之外的花费。

荣昌食堂宣称“按食材成本定价”,但3元猪油泡粑、5元黄凉粉的售价明显低于市场价。以消耗1500斤猪肉为例,按市价估算仅肉类成本即超3万元,而7000人次就餐总收入、按人均15元计约10.5万元,能否覆盖食材、人力——有报道说借调50名厨师、70名志愿者、设备损耗等综合成本存疑。


第二个疑问,我们知道,政府部门的所有开支都是财政经费,荣昌区开放政府食堂,是不是拿了财政的钱接待游客?这个是不是用纳税人的钱为一小部分纳税人埋单,进而有失公平?

此次荣昌区开放政府食堂,如果不是引入第三方承包经营,那么所有成本、据报道有临时增购的500斤猪肉,均需财政列支。即便以“惠民工程”名义支出,仍需符合《预算法》中“专款专用”原则,但目前未公布具体预算科目,公众监督缺位。



声明:文中使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包括封面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结果。如涉及使用不当请联系编者删除。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相关规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