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大清谷的茶山,两个年轻的身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37岁的护理师许玮温柔地为认知退化的老人梳理银发,26岁的生活管家耿蔚捧着防跌海报穿梭在晨练人群中。她们是泰康之家·大清谷养老社区的“青春养老人”,用年轻的肩膀扛起时光的重量,在细碎的日常里书写着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在“最累的楼层”读懂生命的重量

“我们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许玮笑着捋了捋汗湿的刘海。这个来自张家界的娇小姑娘,挽着低低的盘发,显得格外利落。她已经在大清谷养老社区护理岗坚守了近4年,主战场在护理公寓的5楼认知专区,这里被同事们称作“最累的楼层”——平均年龄23岁的11位护理师悉心照顾着20多位特殊的高龄老人,他们大多被阿尔茨海默病困扰,活在自己的时间褶皱里。

点击查看视频

带认知退化的阿姨唱红歌、哄拒食的叔叔玩“吃饭游戏”、用毛绒玩具缓解长辈的情绪……每天有超过一半的时间,许玮都被各种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填满。不过,最具挑战的,是帮助老人们洗澡,一些处于中后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由于认知功能严重衰退,对潜在危险行为缺乏基本判断,因此在吃饭、洗澡等日常护理中,需要由专人协助。

“一些老人并不配合,他们会非常抗拒,情绪特别激动。”许玮说,有一位阿姨,总是毫不留情地将护理师推开,甚至用打骂发泄心中的不满。明明每天陪他们聊天、喂饭、唱歌、玩游戏,相处愉快,可病情发作时,之前所有的付出仿佛都被抹去。新来的00后员工很多是独生子女,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他们情绪崩溃的时候,作为团队大姐,许玮总是会耐心开导:“我们不能跟叔叔阿姨较劲,要试着去认同他们,用真心换取信任。”


爱笑的许玮以身作则,为她在护理区积攒了非常好的人缘,长辈们都喜欢和她唱歌、玩游戏,哪怕正在“使性子”,看到许玮走过来,往往也会很快安静下来。

96岁的顾叔叔有轻微的认知退化,三年前从生活了30年的美国来到大清谷,入住护理公寓。许玮无微不至的照护和老人风趣幽默的性格,让两人相处特别融洽,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多年远离家人独自漂泊在外,十岁的女儿往往半年才能见到一次,许玮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日常工作中,相处近4年,护理的长辈已成为她割舍不下的亲人。

护理公寓的长辈们状况各不相同,有些因为认知退化,完全丧失了社会生活功能,有些则逐渐走向人生终点,每次告别都让人倍感心酸。

“看着他们衰老,就像目送一场漫长的落日,但至少我能让日落更温暖一些。”说到这里,许玮眼睛红了。


与40位叔叔阿姨共修人生课

在大清谷活力养老区,生活管家耿蔚与40余位长者有着特殊的缘分。作为他们的主要照护者,她将这份工作视为"共修人生课"——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两代人之间的温暖对话。


耿蔚是安徽人,2021年从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毕业后来到大清谷。社区生活管家是服务居民的关键一环,工作细碎如沙,却粒粒藏金,每件小事都关系到居民们的生活质量。帮长辈下载手机 App、陪他们挂号看病,甚至调解老两口的“拌嘴”,耿蔚总能在平凡中发现温暖,让她对这份工作充满热爱。

刚入职时,耿蔚是个急性子,说话做事风风火火,有时候讲话“不过脑子”。有次通知活动,她没说清楚时间,导致几位老人提前半小时到场。“当时特别愧疚,觉得自己没做好。”但老人们反而安慰她:“没事,我们就当来聊天了。”这件事让她学会了慢下来:“和老人相处,急不得,得把每个细节都说清楚,把每个需求都记在心上。”


现在的她,学会了从老人身上学习:“张叔叔以前是工程师,懂很多工程知识,有次冰箱化冻,他教我怎么处理。”有位阿姨退休前是音乐老师,特别热情要教她学习声乐,直到发现她五音不全才放弃。

这些点滴,让她觉得自己不是在付出,而是在收获:“他们就像一本本厚重的书,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感悟。”


让耿蔚印象最深的是一对从别墅搬来的杭州老夫妻,两人身体状况都不太好,远在国外的女儿放心不下,执意让他们搬来养老社区。起初,夫妻俩对养老社区存在抵触情绪,隔三岔五要拖着行李箱“逃”回家。耿蔚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了解老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每天敲开他们的门,陪他们聊天,分享其他居民的快乐,逐步消除他们的顾虑,建立起信任。

有一次,阿姨病情突然加重,叔叔一筹莫展,女儿在大洋彼岸非常焦虑。耿蔚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医院和外院,全程陪护就诊,仔细与医生沟通用药及注意事项,成功帮助阿姨转危为安。


渐渐的,夫妻俩从一周在养老社区住两三天,到非常适应社区生活,从“出逃者”变成了养老社区的“宣传大使”。

“现在只要天气允许,叔叔每天都会去爬爬山,阿姨的身体情况也比较稳定。每次我上门看望,叔叔都会开玩笑说‘领导来了’,他们还叫我‘小伢儿’,在杭州话里应该很亲近的意思吧。”耿蔚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大清谷400余位居民中,近三分之一的子女在异地生活,其中不少远隔重洋,老人的第一个倾诉对象就是管家,而信任关系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时间用心呵护。

从直来直往的“愣头青”到能接住各种脾气的“小伢儿”,耿蔚的蜕变藏在细枝末节里,当老人们紧握她的手,当家属发来感谢的信息,她觉得自己在参与一场时光接力,用耐心和温暖浇灌,让每个夕阳都能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王潇潇

编辑 高欣奕

审核 毛迪 陈欣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