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坚守并非孤例。8名荤菜师傅、3名素菜师傅组成的后厨团队,用最朴实的家乡手艺征服了游客的味蕾。卤鹅、红烧肉、爆炒猪肝,这些没有网红噱头的家常菜,却因为新鲜现炒、价格实惠(两荤一素仅18元)而备受追捧。本地人骄傲地说:"这是用荣昌猪、荣昌米做出的家乡味道。"
这个五一假期,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意外走红网络。不是因为豪华的装潢,也不是因为精致的摆盘,而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贺师傅那双掉到口罩边的眼袋,和他一天炒180多斤猪肉的"厨房战场"。
5月2日,平日仅接待800人左右的政府食堂突然涌入近7000名游客,场面一度失控。食堂外的台阶成了"临时餐桌",游客们端着餐盘席地而坐,仿佛一场"美食露营"。而在后厨,贺师傅独自扛起荤菜区的重任,从早上八点一直炒到晚上十点,手都炒麻了也不停歇。
"中午都休息不到噻",贺师傅沙哑的声音里透着疲惫,但说到"为了游客做好后勤保障还是值得"时,他的眼神里又闪烁着自豪。这一天,他炒了整整四锅大菜,消耗180多斤荣昌猪肉。食堂经理吴娜透露,当天共消耗1500斤猪肉、1200斤大米,蒸出280盆米饭全数被"清空"。
社交平台上,"政府食堂,吃得实在""为荣昌文旅点赞"的评论刷屏。有人调侃:"以后来荣昌不去景点,先去政府食堂吃顿饭。"也有网友担忧:"大家都挤去政府食堂,外面的餐馆还开不开了?"但更多声音是对这些幕后英雄的敬意——贺师傅的眼袋、炒麻的双手,成了荣昌文旅最坚实的支撑。
这场意外的"食堂热"背后,是城市最真实的温度。没有明星光环,没有网红营销,有的只是普通人用锅铲翻炒出的责任与担当。当游客们为"3块钱小菜"惊喜时,或许更应该记住那些在灶台前连轴转的身影——他们用疲惫的笑容和掉到口罩边的眼袋,诠释了什么叫做"烟火气里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