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授衔仪式,中央开始对各将领论功行赏。

然而,有一个人的军衔级别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他在解放末期担任军长,也是最年轻的军长之一。按理说,他有资格被评为中将,甚至是上将。然而,他最终却只得了一个中将。



而到了1988年,原本有资格评为上将的他,却因为一个决定,最终也与上将失之交臂。

这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为何屡次与更高的军衔错过呢?



艰苦的革命之路

此人就是谢振华将军。他出生在江西崇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虽然家贫,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位有着进步思想的爱国人士。

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亲便加入我党,开始致力于革命事业。受父亲的影响,13岁的谢振华便开始参加农民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



后来,由于形势严峻,他的父亲不幸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

年幼的谢振华便化悲痛为力量,加入了红军部队,下定决心要完成父亲未完成的遗志。

由于头脑聪明,上级便将他送到了红三军团政工干部训练班学习。



在组织的栽培下,他的军事素养和政工能力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之后,15岁的他便开始担任青年训练队队长,为部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青年干部。

由于表现出色,在1933年,他又被调到红军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先后聆听过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授课。



听了他们的卓知高见后,谢振华的思想觉悟变得更加深刻了,军事和政治眼光也更加开阔了。

1934年,他作为优秀毕业生正式结业。之后他便直接被派到了红三军团红五师第十四团担任政委。而彼时的他还不满18周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团级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和他一样在担任团级干部的人,几乎都是上将级别的人。

像是杨勇当时担任着第四师十团政委、张爱萍担任着第四师12团政委,还有苏振华、王平等人。

由此可见,谢振华将军年少有为,他的能力也丝毫不输这些开国上将们。



部队开始长征后,谢将军便开始率部担任阻击任务。

这一路上,他高歌猛进,从血战湘江到攻占娄山关,数次以同归于尽的方式与敌人厮杀。



在跨过了一次次的刀山火海后,他成功完成了护送大部队的任务。

虽然当时谢将军一直担任着政工职务,但他的指挥能力却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猛将。



错过中将军衔

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军按照规定进行整编,大多数干部都被降级安排。

然而,因为能力出众,谢振华的职位却并未有太大变动,他被任命为了八路军总部一个团的团政委。



这时职位没有变化就相当于升职了。在抗日初期,我军只有15个左右的正规团,而能担任团级干部的人,后来大多数都成为了开国上将。

年轻的谢振华能做到这个职位实属不易。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便带着部队从山西一路转战到江苏。虽然此时的他并不是我军主力,但他却为扩大我军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到了解放时期,他又来到了华中作战,并先后担任了十二纵队副政治委员、司令员等职。



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并为围歼黄百韬、杜聿明兵团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1949年,华野部队经过改编后,谢振华便被任命为了第三十军军长。此时的他只有33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军长之一。

到了建国之后,他便来到了军事学院工作,开始大力为部队培养军事人才。



原本按照他的级别来说,是有资格被授予中将的。然而,最终结果下来时,大家都傻眼了,谢将军最后竟然只得了一个少将。

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抗日时期的一个小插曲了。



当年因为谢振华在敌后区工作得非常出色,黄克诚便直接将他提拔为了第五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然而,没多久便发生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干部稀缺,谢振华便被临时调了过去,开始担任第三师第八旅二十四团团长,后来又兼任政委。



一直到抗战结束,他的职务也始终没有变过,而一开始与他同级的干部早已远高于他。这也是他最终没能授予中将的主要原因。

到了八十年代,他被调任昆明军区政治委员。



众所周知,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就有了规定,留任大军区正职岗位的开国将军,都会被授予上将军衔。

按照谢振华的条件授予上将也足够了。然而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令人敬佩的谢将军

原来在1985年发生了一件事,中央为了实行“百万大裁军”计划,决定撤销一些军区。

消息一出,很多军区的人都开始紧张起来,生怕自己的军区被撤销。



不过谢振华却并没有太大担心,因为当时的昆明军区是唯一一个备战区,担任着对越作战的重要军事任务。想必中央撤销哪个也不会撤销他们这里。

军区司令张铚秀也是这么想的。然而,最终结果一下来,两人都傻了眼,中央竟然将昆明军区撤销了!



原来昆明与成都两个军区都担任着守卫大西南的重任,中央决定在二者中择其一。

原本领导们也因为战事考虑,决定保留昆明,但后来仔细考虑后认为,成都地理位置更居中,更能有力地保障西南安全。所以中央最终决定保留成都军区。



谢振华得知此事后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毫无怨言地服从了中央的命令,开始着手准备善后工作。

当时中央领导也对他今后去留问题做出了安排。中央本想让他去新的成都军区工作,但谢振华却拒绝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决定将职位都留给年轻人。对于新军区的司令人选,他也推荐了能力出众的傅全有同志。

中央在考虑一番后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中央又提议让他去军事学院工作,继续为部队建设出谋划策。但谢振华依旧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因为他已经做好了离休的准备。

不管是军区还是军事学院,他认为都应该由年轻人来接替,让他们锻炼自己的能力,将来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中央在几番劝说无果后便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之后,谢振华便开始致力于撤销军区的善后工作,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不久后,两大军区正式合并,谢振华也正式离开了部队。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由于谢振华已经离开军队一线,所以失去了授衔资格。



当时按照他的资历,是可以晋升为上将的。就像原成都军区司令王诚汉,在两军区合并后,他进入了军事科学院工作,并未离开部队。

到了1988年,他便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谢振华则因为不慕名利,主动退出军队而与上将失之交臂。



这是一种遗憾,却也让我们看到了谢将军先人后己、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