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霍州署衙、冯南垣拍摄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临汾在打造“微短剧之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霍州市委书记李青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可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史澎;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建成,党工委委员、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部长高鹏飞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霍州市、临汾经济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微短剧基地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高光时刻。



霍州,这座位于山西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微短剧创作的天然取景宝库。作为晋南根祖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霍州有着尧王避暑在霍山、大禹治水始霍山、天下霍姓出霍州、中华门神源霍州等历史传说,还曾发生奠定李唐王朝基业的“霍邑之战”。



霍州署衙,全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构成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大堂更是元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被梁思成、林徽因先生赞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古装微短剧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拍摄场景。

而位于霍州市城北13公里处的冯南垣村,同样魅力非凡。如今的冯南垣村,青瓦白墙、古槐新绿,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乡愁与时代的活力,一砖一瓦、一景一物皆可入镜,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充满生活气息与家国情怀的拍摄素材 ,是现代题材微短剧的绝佳取景地。



揭牌仪式前,与会嘉宾深入霍州署衙与冯南垣村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霍州市委书记李青雁在仪式上表示,希望广大创作者以此次揭牌为契机,秉持精品意识,扎根霍州,挖掘地方特色,创作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微短剧作品,讲好霍州故事,传播霍州声音,助力临汾“微短剧之城”的建设。

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白建成指出,临汾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微短剧之城”建设。霍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与场景。临汾经济开发区打造的精品微短剧基地,以“微短剧+”模式,推动微短剧与文旅、品牌、非遗等多领域融合,赋能千行百业。希望以此次揭牌为新起点,与霍州携手打造更多精品微短剧,推动霍州传统文化与微短剧的深度融合,助力霍州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自成立以来,成绩斐然,已成为省内微短剧产业生态服务的标杆。基地不仅率先开通省内首个地市级微短剧审批绿色通道,成立内容审查临汾区域工作站,大幅提升备案审批效率,还组建专业运营团队,提供全链条服务,解决剧组拍摄期间的各类难题。同时,设立专业化基金评审专家库,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基地荣获“金鹏指数”微短剧新质榜、“2024年中国微短剧基地TOP10”、首届微视听文艺盛典“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

目前,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已有48家企业入驻,33部微短剧完成拍摄,10部作品成功上线,其中《夏日千歌》《追你跟熬鹰似的》《逆命为光 白月光觉醒计划》3部作品跻身短剧热力榜,全网播放量超6亿。聚焦霍州非遗花馍的《过年好之花馍馍与马卡龙》,全网综合曝光超1.5亿,在优酷短剧榜位居第二,剧中主角“马卡馍”更是火爆出圈,充分展示了“微短剧+非遗”融合发展的无限潜力。

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企业代表、四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禄洋表示,霍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影视拍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无论是古韵十足的场景,还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布局,都极具视觉冲击力,非常适合各类题材的微短剧拍摄。相信霍州将成为微短剧创作的新热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合作,通过镜头将霍州的魅力传递给更多观众。

此次霍州署衙拍摄基地、冯南垣拍摄基地的揭牌,是临汾微短剧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联动”的关键里程碑,也是对“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的深度探索,更是影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激活文化基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未来,临汾经济开发区和霍州市将充分把握微短剧发展机遇,以霍山、霍国、霍姓、霍窑等历史文化为依托,整合冯南垣、七里峪、霍州署、霍州窑、朱家大院等优质资源,为微短剧在霍州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助力临汾打造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视听产业新高地。

来源:临汾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