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没有老去的故事,只有常新的篇章,我们以初心对待每个教育日常,岁月自会为我们停留在最美的教育年华。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刘俐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什么样的人是年轻人?
19岁参加工作,今年是我工作的第25个年头,但我从不承认自己已经“老去”,我时常觉得自己就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我深切地知道:人的年龄不可逆转,但心灵却可以永远年轻。因为教育者的年轻从来不是胶原蛋白的胜利,而是灵魂始终保持着破土而出的姿态。
那么,教师如何保持年轻?
1. 教育初心永不蒙尘,要学会自愈
如果总是多年如一日两点一线重复工作,会不会有那么一刻,你会滋生出倦怠情绪?
也许你会在学校景观池跟待在假山上晒太阳的小乌龟聊天,只要你投喂它,它就会抬头张望你、靠近你;
也许你会在教学楼拐角处遇见一只可爱的小猫,见你走近它也不躲闪,反而歪着头,用黑色而高贵的眼睛打量你;
你的手机相册里,除了学生作业、开会记录,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不速之客”:围墙上排队晒太阳的猫狗家族,紫藤花架下探头探脑的灰喜鹊,甚至暴雨后误入办公室的小壁虎……
那些穿梭在校园里的微小生命,都是岁月馈赠给教育者的保鲜剂。
2. 教育热爱永不懈怠,要学会创新
当你把每个早起的黎明都当作初遇的清晨,你可以选择每日的朝阳成为你前行路上的同伴。
你的教室就是你和学生的家,环境氛围对学生学习心境与效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你可以尝试让教室的主题 每月 更 新,“AI工 具大推荐 ” “书店畅销书籍连连看” “情感 账户”… …师 生共创,月月更新,为你们的家园 打造一个充满期待感与吸引力的场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你的授课内容不止于书本,应该在更广阔的世界里,独特的授课形式以及契合时代的知识拓展,多元化的课堂都是这个时代赋予你的灵感,你要相信,每一次课堂都会因为你的创新成为学生思维迸发的源泉。
只有让教育生活变成“生动的重复”,才可以抵岁月漫长。
3. 教育理想永不止息,要学会高效
基于专业成长的培训活动、学科教研会议、各种调研表格填写……
当这些与你的课堂发生冲突,甚至要占用你的备课、批改作业时间,应该怎么办?是烦恼、应付,还是直接拒绝?
我想,我们可以试着秉承“要事第一”的原则来处理。
“要事第一”从不是冰冷的优先级排序,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温柔守护。”课比天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遴选,培训活动选择性参与,懂得取舍,学科教研活动关注自身的研究兴趣,各种表格不必尽善尽美。
真正的高效自我管理不是微信群里的打卡、签到,而是学会高效率、有策略地处理“非教学任务”。
4. 教育理解与时俱进,要学会共生
真正的教育共生,始于对差异的认知。
当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不同时,你当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将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视作个性化的教育案例。尊重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用倾听的姿态理解家长的期待,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你们是“最佳合伙人”,而不是“争个输赢的对立面”,你要想获得家长的认同,就得有丰富的学识、博大的胸襟、深厚的教育理解,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征服、去控制。
教育者的年轻,在于永远相信“不可能”的家长里,藏着“可能”的影子。
作为教师,要想真正驾驭青春,就要在面对琐碎时依然保持热爱的眼神和不畏惧前路的勇气。
除了一线教师,我遇到过一些校长,他们也像永远年轻的教育人。
他们笔直地站在校门口,微笑着向每一位师生送上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同学早!老师早!”他们迎着教育改革的风向,破冰前行。他们在思考拔尖创新与优质均衡的关系,学校发展与国家需要的关系。教育这条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向前的脚步。
我也曾遇到过一些教育行政管理者,他们即使已经光荣退休,仍像年轻人一样在教育领域不断耕耘。
他们 搭建跨区域学术交流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 他们组织教育政策研究、课程改革研讨、弘扬教育家精神等学术盛会,既为国家教育发展建言献策,也为年轻后辈铺就成长之路。
教育没有老去的故事,只有常新的篇章,我们以初心对待每个教育日常,岁月自会为我们停留在最美的教育年华。
我们是永远年轻的教育人。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