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晌午头,翔安机场工地正热闹。挖掘机司机老张刚点上烟,铲斗“咔”地卡住块会动的“烂木头”。“妈呀!



这玩意儿有鳞!”他猛甩铁锹往后蹦,烟屁股都掉鞋面上了。

监控里看得真亮堂:两条金黄大蛇扭成麻花,粗的那条尾巴一扫,挖掘机履带都晃三晃。00后小工举着手机直哆嗦:“这要是被咬一口,算工伤还是算见义勇为啊?

”林业局的专家带着大秤赶来时,工地早围得水泄不通。

量完尺寸大家都惊住了:大的4.

6米,比村里老槐树还高两尺;小的3.4米,仨壮汉差点抱不住。

有个戴金链子的大哥嚷嚷:“这蛇皮拿去做鼓,能敲动半个厦门岛吧?”旁边大爷立马怼回去:“懂个啥!



没看见蛇鳞都油光水滑的,肯定是在这地界儿吃舒坦了。”眼尖的网友扒出关键:工地旁边就是红树林,白鹭窝都搭到塔吊上了。

环保局老林偷偷说:“当初规划时,专门给穿山甲留了通道,没想到招来俩‘蛇哥’。”这下评论区炸锅了,有人说该给机场改名“双龙国际”,有人调侃下次开工得先唱《青蛇》。

爬宠圈的“蛇叔”开直播说:“这俩肯定是走私货后代,缅甸蟒在咱这儿野生难长大。

”动保协会的王姐当场反驳:“能长这么大,正说明咱生态好,不然早被饿跑了!”两边吵得不可开交,包工头老李蹲在水泥管上直叹气。“去年为了等白鹭产完蛋,咱停工半个月,这回又遇上蛇……”他猛嘬口烟,“搞建设咋就跟闯关似的,净遇‘生态BOSS’。

”但也有新鲜事传来,听说新机场要装“动物红绿灯”,候机楼顶还要盖“鸟巢公寓”。有老厦门人拍手叫好:“早该这样,以前在BRT天桥还见过松鼠打架,保安都得去劝架呢。

”数据摆出来更让人信服:厦门绿化覆盖率45.



6%,每人平均12平方米“绿色客厅”。这意味着啥?

相当于每个小区楼下,都藏着个能遛弯的“小森林”。

可争议还是不少,有人担心巨蟒要是野生的,会不会吓到老百姓;有人嘀咕工程老停工,进度咋办?这些问号,像蛇鳞上的反光,在阳光底下闪得人眼晕。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就像面镜子,照出城市发展的两难——既要盖高楼架桥梁,又得给老邻居们留条生路。

就像村里那句老话:“鸟儿有窝,人才有根。”城市建设,可不就是跟自然讨商量的事儿?如今两条巨蟒被送去了动物园,可它们留下的话题还在发烫。

当挖掘机遇见“蛇哥”,到底是意外还是警示?

往后盖房子修路,该给自然留多少“面子”?这些问题,怕是得让更多人好好琢磨琢磨了。毕竟,一个让蟒蛇都愿意“定居”的城市,肯定有点不一样的底气,但这份底气该咋守住,才是真正的学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