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的年报和一季度财报新鲜出炉,是这样的:


均实现了营业总收入和归属净利润的双重增长。据说,珀莱雅还是首个营收突破百亿的国货美妆上市企业。

简单来说,这也算见证历史的时刻,就是挺牛的一份成绩单。

1.研发与产品

今年4月份的时候,珀莱雅首度官宣了4位研发大咖。之前,还官宣了刘亦菲和易烊千玺代言的消息。


算是产品和营销都有了新的布局。

然后,产品研发这件事,还是要专业人士来评。就作为消费者,选择护肤品,还是看个人肤质吧。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护肤品,也是可以的。

然后在避雷这方面,我建议是地推的尽量别太冲动。具体是怎样的呢?

譬如,你正在逛街,然后就有人上来给你一张卡片,或者让你体验一下的那种,就是避雷的。

这种进店后,基本上是要“逼单”的。这个词,还是我后来在工作中学到的。

但避雷的经验,也是来自自己不怎么好的消费体验。

现在其实不比很多年前了,很多产品或服务,如果真的够好,其实不那么需要地推。除非是搞什么活动,需要宣传一下还差不多。

我之前遇到的是,从地推转移到店里买的护肤品,效果不好就算了,还比网上现在卖的大品牌都贵。

总结了下踩坑的经验,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当初什么都不懂,根本就不关注护肤这块儿的产品。回想起来,也是觉得大学时的自己,眼神里都透露着清澈的愚蠢。

简言之,要消费时,先了解一下产品或服务是很有必要的,不限于价格、质量以及体验感上,花点时间也不是很浪费。

2.十年可以做很多事

珀莱雅最新的愿景是:“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

那在2024年的全球美妆公司排名,是这样的:


当下还是有差距的,不过十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也还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

放一段有关陈奕迅《十年》这首歌的分析:


如果想让十年之后拥有更多回忆,那我们从现在就可以积累素材。

谁都不知道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子,但可以把握住现在的时间,十年应该可以改变很多人与事吧。

就像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一件事上面,深耕十年,也会带来很多惊喜一样。

说说自己最近的一点感悟,是关于作家马尔克斯的。

很久之前,我说想好好写下有关《百年孤独》的感受,但后来发现还是无从下笔。不过,我又把他的《活着为了讲述》看了一遍。

之后又通过可以找到的零碎的视频和文字,看到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有着辍学、滥情又专一、说话一本正经地幽默的经历。

《百年孤独》里最容易对应到的人物原型,是他的外公,《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人物原型,是他的父母。

这两本书比较有名。

但《百年孤独》,写在他四十多岁之后,当时他还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更是打破了一种“得了诺奖之后就江郎才尽”的传言,这和外界对莫言的不少评价,有些像。

莫言也在获得诺奖后,又写出了很多作品。

文人倒也不总是相轻吧。这里顺带说下,AI对作家、编剧的看法。

我偶尔觉得还挺搞笑的,倘若没在AI领域、科技行业,为什么也会看到圈外极端而绝对的观点,为什么就觉得在未来十年内,就只有AI领域会动态发展,其它领域就一动不动停滞不前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得之前一段日子,看到有关“被AI取代”的关键词,最先、最多被冲击的就是“作家”,不限于网络作家,传统作家,各种作家……不少非文字从业者保持着一种“看,那群人都要完蛋了”的态度,极致追捧、极致拉踩。

就是只看到正热的话题,也根本没窥见其它行业的发展和变动,真的很有意思。

说影视吧,影视也不那么景气,还想象未来都要用AI写剧本、拍电影?这也未必能一杆子打死文学吧,顶级的文学根本就不用影视剧翻译,因为没法儿翻译。

有些文字本身就已经高于影视了,还怎么拍呢?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他生前就没计划拍的,那时据说有拍的可能,他还指定要黑泽明拍,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但后来,他的家人,还是授权网飞拍了剧版,也是挺有纪念意义的。

莫言在一次采访中说,早年跟着总理一行人去哥伦比亚访问,反正听那些政坛的人说,和马尔克斯很熟,他也不知道这是客套话还是什么话。

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尔克斯在他的国家还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的。

个人看法,还是觉得未来是一场值得期待的盛宴,现在也不用太过草率地预设确定的答案,有人说“切忌中途开香槟”,那我觉得“刚开始更不能开香槟”了。

加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