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拍摄于1964年的合影,准确的说是一张结婚照,合影中的新婚夫妇正是63岁的张学良和52岁的赵一荻。

仔细观察合影就会发现,赵一荻的笑容略显僵硬,甚至还有些苦涩,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这是一场饱受争议的婚礼。



张学良与赵一荻的婚礼之所以引人热议,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婚礼在两人囚禁期间举办,二是赵一荻横刀夺爱。

全面抗战初期,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于大陆,主要由发妻于凤至照顾,1940年时,于凤至患上乳腺癌,被迫前往美国接受治疗,就将身在香港的赵一荻召回大陆,代替自己照顾张学良。

于凤至与赵一荻的关系比较复杂,如果不是当年张学良坚持要将赵一荻留在身边,于凤至根本不会接受赵一荻。

三人在东北生活期间,赵一荻竭尽所能在于凤至面前放低姿态,甚至主动提出搬到小楼中居住,这才有了后来的赵四小姐楼。

当然,于凤至内心十分清楚,自己无法阻止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因而逐渐尝试接纳赵一荻,但是仍然与张学良约法三章说:

“如果赵小姐日后有了孩子,你就自己抚养。”



中原大战前后,三人在一起度过了较为平静的一段时光,赵一荻还为张学良生下了后来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张闾琳。

然而,西安事变的发生,让三人卷入了一场世纪纠纷中,蒋介石扣押了张学良,张学良半个世纪都无法获得自由。

于凤至前往美国以后,照顾张学良的任务就全部落在了赵一荻的肩上,赵一荻跟随张学良搬到台湾生活,期间两人感情愈发深厚。

毫不夸张地说,张学良能够活到上百岁,除了自身性格的原因外,和赵一荻的陪伴脱不开干系,两人在囚禁生活中相濡以沫。

张学良与赵一荻最终喜结连理,其实是蒋介石的“杰作”,蒋介石一直记恨着张学良,曾多次萌生要杀害张学良的想法,奈何始终找不到借口,张学良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于凤至离开大陆之前,张学良就偷偷叮嘱说:

“我绝对不会认错,如果有人说我认罪了,那就是要害我。”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台湾《希望》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西安事变忏悔录”的文章,其中明确提到张学良“认罪”。

身在美国的于凤至对此高度警惕,断定这就是蒋介石要杀害张学良的信号,于是立即在美国展开了一场舆论战。

国民党中央主席张群建议张学良同于凤至解除婚姻,于凤至手握蒋介石的秘密,离婚后可以更好地保护张学良。

就这样,张学良在1963年同于凤至离婚,并于第二年同赵一荻结婚,在外界看来,赵一荻自然就成为了横刀夺爱之人。

张学良与赵一荻结婚后,又被蒋氏父子囚禁了26年,直到1990年才恢复自由,夫妻二人选择前往美国投奔儿子生活。

同一年,于凤至在美国病逝,半个世纪的等待化为一场空,最终为赵一荻做了嫁衣,成全了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



或许,张学良根本不值得于凤至等待,2000年时,张学良在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时,曾动情向赵一荻告白说:

“我太太特别好,我最关心的人就是她,她是我永远的姑娘。”

可惜这番话问世不久,88岁的赵一荻就病入膏肓,最终平静地闭上双眼,在张学良的注视下离开了人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