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喝酒不开车”,但总有人以身犯险,酒后开车不仅是违法行为,还容易被碰瓷的给盯上。

5月3日,成都一名奔驰女车主汪妮(化名)在喝完酒后开车,被一名出租车司机严飞(化名)给盯上了,这辆出租车在汪妮停在路边后直接就怼了上去。

严飞下车后直接就问汪妮索要钱财,汪妮一见是碰瓷的,也不惯着他,直接就报警,表示“我宁愿醉驾被抓,也不与碰瓷儿的私了”。

那么这件事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025年5月3日凌晨,成都的酒吧街正热闹非凡,汪妮和朋友们正在其中一家酒吧把酒言欢,在结束后汪妮和一个朋友一起出来,从监控可以看出汪妮此时已经喝醉了。

汪妮在和朋友交谈了一会之后,居然选择自己开车回家,因为她家就拐个弯的功夫就到了,但她没注意的是后面有一辆出租车正在悄悄的跟着她。

汪妮到了小区门口之后,将车子停在了路边,在没几分钟之后,突然被后面那辆出租车狠狠的撞击了一下



汪妮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撞击吓了一跳,她推开车门,脚步略显不稳地走向出租车,还没等她开口质问,出租车司机严飞已经抢先一步下车,脸色阴沉,直接伸手比了个5的手势。

汪妮看到这个手势就问是什么意思,严飞紧接着就张口要5万块钱,这件事才能解决,不然就报警。

这个数字让汪妮瞬间清醒了不少,她的车虽然被撞,但修车费绝不可能这么高,严飞的态度让她起了疑心,对方是不是早就看出她喝了酒,故意设局讹钱的。



类似的新闻她不是没看过,有些司机专门盯着酒驾的人下手,利用他们不敢报警的心理漫天要价。

汪妮犹豫了几秒,最终决定不妥协,当即表示“你要报警就报,我不怕查”,说完她直接掏出手机拨打了110。

没过多久,这段争执的视频就在网上疯传,网友们的讨论炸开了锅,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汪妮醉驾是否会影响事故责任的判定?第二,严飞开口就要5万,算不算敲诈?



更让公众担忧的是类似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某地也曾出现过一起类似的案件,一名司机追尾酒驾车辆后,张口索要高额赔偿,结果反被对方告上法庭,理由是“敲诈勒索”。

这类事件让不少人开始警惕,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到底该不该私了?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掉进“碰瓷”陷阱?



随着警方的介入,发现这件事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严飞盯上汪妮是早有预谋的事情,而且他还是团伙作案,他的另一名团伙黎超(化名)是一名代驾。

原来早在汪妮从酒吧出来的时候,他们就盯上了汪妮,黎超先是到汪妮附近确认她是否喝酒,然后立马通风报信,随后坐上严飞的出租车,一起尾随汪妮。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汪妮是一个硬茬子,居然会和他们“同归于尽”,随后警方的调查很快就结束了。



他们确认了严飞和黎超就是在敲诈,但是汪妮的醉驾行为也是成立的,最终双方双双获刑,汪妮被吊销驾照5年,而严飞、黎超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有期徒刑10个月。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在于事故本身,更在于它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在交通法规日益严格的今天,酒驾行为固然应该严惩,但借此实施敲诈同样不可容忍。



公众在讨论中逐渐形成共识,无论是驾驶者还是事故中的另一方,都应遵守法律底线,避免利用他人的过错取不当利益。

为何会说报警是最好的选择呢,如果私了的话会怎么样呢?



这起事件再次暴露了交通事故私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酒驾者而言,私了看似能避免法律追究,实则隐患重重。

对方可能趁机狮子大开口,甚至事后反悔,以敲诈勒索为由反咬一口,另外因缺乏官方记录的事故处理,可能导致保险拒赔,最终仍需自掏腰包承担损失。



即便是无过错的一方,私了也并非万全之策,如果没有留存证据,事后对方否认协商内容,纠纷可能进一步升级。

因此无论是酒驾还是正常驾驶,遇到事故最稳妥的方式仍是第一时间报警,并尽可能保存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以便后续责任认定和赔偿协商。



一起看似普通的追尾事故,因酒驾和高额索赔的插曲变得复杂,它不仅仅是一起交通纠纷,更是一场关于法律、道德和人性博弈的缩影。

在法治社会,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应回归法律框架,而非依赖私下的威胁与妥协,或许在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女司机的做法就是最优解。

但是前提是她也是因为违法行为才会遇上这种事情,所以大家要切记,一定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