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五一约有75%的内地入境旅行团选择在港过夜,反映出团体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长、行程安排相对集中。



来源:HK01

而自由行旅客则展现出更高的灵活度:他们往往根据预算与体验感,主动规划“白天玩香港、晚上住深圳”,形成“深港一日双城”的新型出行模式,既节省住宿成本,又兼顾舒适与便利。

面对这些新趋势,

香港方面也在快速应变。

港铁在五一期间因扫码网络崩溃,紧急开启“免扫码出闸”方案!



来源:HK01

另外,更是连夜提升落马洲站的Wi-Fi容量,处理能力提升一倍;九巴推出“旅客日票”,只需27.5元就能不限次搭乘,大幅提高了自由行旅客的机动性;西贡东坝这些郊野热点,政府更是提前部署,加派警员和渔护署人手维持秩序,赢得不少旅客点赞:“比去年通畅多了。”

这些细节,说明香港已经意识到:旅游,不只是“接得住人流”,更要“接得住体验”。



来源:HK01

香港的魅力,正从奢侈品店延伸到山林步道,从打卡购物转向文化体验,从高速通关走向慢游城市。“旅客的脚步慢了、视角深了、要求多了”,这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城市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很快就会“审美疲劳”;但若能从Wi-Fi、交通、住宿、文化空间等方面持续优化,那些来过一次的旅客,或许下次就带上更多人再来一次。



来源:点新闻

所以问题来了——面对这波“新式旅游热”,香港还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是提升口岸的通关效率?增加小众景点的指示和介绍?抑或是优化旅客支付体验、增强公共Wi-Fi、扩充露营场所和徒步补给点?

你下次来香港,是打卡一日游?还是选个轻风徐来的早晨,背起行囊,走一走麦理浩径?欢迎在留言区聊聊,你心中理想的“香港旅行”,是什么模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