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质纪年中,用沧海桑田来形容地球的变迁,一点也不稀奇。

众所周知,现在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但是历史上,黄河的入海口那可是天南海北的到处乱窜。

那么你知道历史上黄河入海口,最离谱的时候位于什么位置吗?为什么黄河的入海口会这么不稳定?



说起韩国的济州岛,这几年在国内也算得上家喻户晓,毕竟,这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圣地,很多游客趋之若鹜。



但是,若说黄河和济州岛有非常深的渊源,怕是很多人绝对这是胡说八道,甚至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但事实上,在一万多年前,黄河和济州岛还真的就有渊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在一万多年前的时候,黄河的入海口就位于现在的济州岛西侧。

这个结论是不是非常令人吃惊?



且不说黄河现在的入海口跟济州岛之间相隔800多公里。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半岛的北侧,注入渤海,不但与济州岛之间隔着渤海和黄海,在渤海黄海之间还要绕过山东半岛才能到达济州岛。

所以,这两者之间怎么会有关系呢?

其实这就要用到本文开头的那个词,沧海桑田了。

在约2万年前,地球上正处于冰期,当时地球上的平均气温比现在低的多。



全球的平均气温当时大致为零下7度左右,而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高达15度左右了。

由此可知,气温的巨幅波动,理所当然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水资源的分布的问题。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大水球,地表70%左右的面积都是被水覆盖,如果地球处于冰期,气温降低,势必会导致更多的液态水转变为固态水。



所以,在2万年前,地球上的海平面的高度比现在要低的多,就是因为大量的液态水转化成了冰川等固态水的原因。

因此,从两万年前,一直到1.2万年前,黄河的长度可是比现在要长的多,这是因为海平面下降,原本应该是海洋的渤海和黄海,就有大片海域裸露出陆地,成为陆地的一部分。

毕竟,渤海只是一个平均深度18米的浅海,海平面的波动会极大的影响渤海的海域面积。



这就是为什么在1万多年前,黄河的入海口竟然一路向东延伸了一千多公里,在现在的济州岛附近入海的原因了。

冰期结束全球气候变暖和黄河天然的改变地形的能力



现代黄河之所以大幅度变短,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是因为1.5万年前-1.2万年前的这段时间里,冰期逐渐结束,地球的平均气温开始逐渐回升。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冰川,固态水开始融化,随之而来的,自然而然的就是海平面升高,原本渤海,黄海等海域在冰期裸露的大片陆地,就在海平面上升的过程中再次被淹没。



随着这些低洼的陆地再度变身海洋,黄河的长度也逐渐缩短。

所以,从有历史记载开始,黄河就跟济州岛没啥关系了。

事实上,黄河入海口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历史上,黄河大致诞生于125万年前,但从黄河水系开始孕育到黄河水系彻底成型,这个过程则超过了200万年的历史。



根据研究发现,约370万年前,黄河流域就已经开始诞生黄河的雏形了,只不过在当时黄河流域的各个水系尚未完全打通。

说白了,在当时,黄河流域是存在很多孤立的水系,这些水系有的能够注入海洋,有的变成了内陆河,直接在陆地上就消失了,有些则汇集成湖泊

总而言之,虽然在这个时候,黄河流域已经诞生了不少水系,但并没有合而为一,所以也就不具备成为大河的能力。



其实,从地质历史来看,大河的形成大致都会经历地质孕育期,水系串联两个时期。

水往低处流是基本的物流学常识,能够形成河道,除了依靠水流对地形的改变之外,还有一个更先决的条件,就是地质变迁的过程中形成最原始的地质框架。

框架形成之后,高处的水向低处流动,就形成了河流。

而在地质框架刚刚形成的时候,水道并未被完全打通,这个时候,就会在一些低洼地带形成湖泊。



随着更多的水汇集到低地,一旦水位足以达到冲破阻碍的高度的时候,湖泊就会形成一个出湖口,继续向下流淌,从而逐渐将不同流域的水系串联在一起。

这个过程就是水系串联。

所以黄河流域诸多大小河流完成串联,并获得稳定出海口,这个时间大致出现在125万年前。

可以想象,从孕育到黄河成型,竟然足足耗费了245万年的时间,地质纪年果然是人类无法想象的漫长。



然而,黄河的出海口在这100多万年的时间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且不说地质纪年,就算是有历史记载的华夏5000年历史中,黄河的入海口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历史上,人类亲眼所见的黄河入海口,就从位于京津一带的海河入海口,一直到位于江苏的淮河入海口之间反复横跳。

这个距离跨度也达到了惊人的700公里左右,为什么黄河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就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道事件呢?



其实,这就要从黄河自身说起了。

黄河位于我国北方,穿越西北,华北两大地理单元,西北和华北都不是湿润多雨的地区,尤其是黄河上游和中游所在的地区,更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带降水稀少,植被稀疏。

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自然就更容易被水流侵蚀,所以,黄河天然的就是一个携带巨量泥沙的大河。

这种特性决定了黄河下游,河水流速变缓之后,河道特别容易淤塞。



这就是为什么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段,有大量的地上悬河的原因。

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之下,即便黄河下游存在地上悬河,也基本上可以控制河道不发生大的偏移。

但是在人类文明之前,以及古代技术水平底下的年代里,黄河改道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情况了。

毕竟随着河道高出地面,一旦决堤,黄河水就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河道里流淌,而是转而冲出一条新的河道出来。

在历史上,黄河曾经向北夺取海河河道入海,最终因为泥沙淤积问题,把海河的河道都差点给弄废掉。



也曾向南夺取淮河河道在江苏入海

所以,历史上,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四省,都曾经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黄河入海口。

除此之外,黄河即便在河道稳定的事情,入海口还是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之后,是可以填平大海的。

比如渤海,平均深度只有18米,近岸的地方海水更浅,每年黄河携带的上亿吨泥沙,在渤海沉积,用不了多久就会新造一片陆地。



时至今日,即便因为环境治理,黄河的泥沙含量已经大幅下降,但黄河入海口还是以每年大致50米的速度向渤海深处挺进。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认为,黄河继续这样输沙,那么迟早有一天,渤海都会被填平。

虽然填平渤海是我们这代人不可能亲眼看到的景象了,但在地质纪年里,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是几百万年的时间都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沧海桑田,说来轻松,但这里面既是大自然的神奇,更是让人内心震撼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