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每当战争发生,总会涌现出一批英勇顽强刚正不阿的英雄人物,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浴血奋战,誓死保卫着领土和人民,即便面对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也毫不动摇和退缩。
但与之相应的是,也有一批人完全守不住所谓的气节,为了一些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战友同胞甚至家人祖国,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叛徒。
黄克诚有一位战友便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也是我党的一位优秀干部,在革命中与黄克诚结下了友谊,但在两人分离后,他却很快背叛了革命,出卖自己的组织。
后来两人再度相遇,黄克诚很快便认出了这位在井冈山上相识的老友,但还未来得及叙旧,他背叛党的事情便败露了,随后
接受了秘密审查,最终遭到了枪决。
朱德在听闻这件事后,
对着黄克诚激动地表示:这个人杀得好!
革命中相识
黄克诚是我国的开国大将之一,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贫农家庭中,从小立志报国,长大后参了军,后来又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大革命失败后他跟随着朱德和陈毅一同前往了井冈山,在那里继续领导和参与革命。
在井冈山上,黄克诚认识了一个叫做彭祜的人,与他同是湖南人并且年龄相仿,因此这两个老乡很快便熟络了起来,时常凑在一起。
黄克诚在和彭祜认识不久后,发现两人之间的缘分颇深,他们不仅是老乡,而且还是同一所学校的师兄弟,彭祜早他一届考入到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因此算是他的学长,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起来。
彭祜也是苦出身,后来加入到了共产党中,由于长沙爆发了反革命政变,他才被迫离开了长沙来到井冈山。
那时黄克诚已经在
井冈山上担任了独立团的团长
,而彭祜则是红四军的政治科科长,两人时常会被安排在一起工作,总是有着聊不完的话题,黄克诚心中也一直将彭祜当作是自己的一位好战友好伙伴,但没想到他其实是一个内心并不坚定的人。
背叛革命
我党在井冈山上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同时,一直不断地遭到国民党的疯狂围剿,在这场相互的博弈和战斗中,由于敌我力量较为悬殊,所以我党常常落于下风。
在这样的情况下,彭祜的表现与其他人十分不同,在别人进行顽强抵抗的时候,他却表现出了十分消极的态度,甚至还被发现有背叛革命的嫌疑,因为他一直在暗中悄悄地拉拢一部分士兵,
不断劝说他们跟随自己一起投靠国民党
原来他一直都与敌人有着秘密联系,甚至还计划好了要投靠敌军,在这样的丑恶行径暴露之后,彭祜知道等待着自己的将会是怎样的处罚,因此便找了个机会仓皇逃走了,之后的许久便一直没再出现。
在逃离了井冈山后,彭祜真的投靠了国民党,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国民党本就只是想要利用他获取情报,如今他离开了共产党,也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所以不但没有对他委以重任,反而将他抓捕起来,关押了三年才放出去。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彭祜还是加入到了国民党的部队中,但他面对敌人却表现得贪生怕死,不断地退缩,从来没有想过要奋勇杀敌,只想要在战争中保全一条性命苟活。
战友重逢
虽然彭祜在战场上是个怂包,但是在经营政治和人脉上他却有着独到之处,虽然在战争中他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甚至称不上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但他还是在湖南解放后凭着自己的一番口舌在省政府中谋得了一份工作,又悠哉悠哉的享受起人生。
但不久之后,黄克诚就被派到了湖南工作,在听闻这位曾经井冈山上的战友将会成为自己的领导后,彭祜心中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他明白,自己曾经的那些丑事黄克诚全部都知晓,因此他十分担心他会怎样对待自己。
黄克诚在到达湖南后,很快便认出了这个曾在井冈山上和自己并肩作战,但后来却背叛了革命和党的“老战友”,他心中也十分的感慨和唏嘘,但同时更多的是对于叛徒的憎恨,但他却并没有轻举妄动。
因为黄克诚一直没有对自己采取什么措施,所以彭祜也逐渐放松了警惕,以为自己不必再为曾经的罪行负责,甚至逐渐变得嚣张起来,但不久之后他便被逮捕了。
在逮捕了彭祜之后,我党对他进行了秘密审查,从井冈山时期开始一件件地查清楚了他曾经对背叛革命的行径,并发现原来早在大革命时期,彭祜就已经开始了两面三刀的卑鄙行为,一面在党内任职,一面同国民党进行着秘密联系。
黄克诚在看到审查结果后,思索良久,
最终湖南省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对彭祜执行了枪决,以此来惩罚他对于革命的一次又一次背叛。
朱德在听闻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拍手称快,称这个叛徒杀得好!
小结:
曾经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同奋斗过的两位战友,最后却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黄克诚忠诚于党,忠于革命,心中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即便是面对着生死也从没想过退缩,心里更没有过丝毫动摇,最后成长为我国的开国大将,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彭祜则为了个人的利益得失,像一棵墙头草一般在两个党派之间左右摇摆,完全忘记了革命的初衷和使命,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在曾经那样一个充满了硝烟和战火的年代,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为革命不顾自己,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辈,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