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郑慧,今年48岁,初中学历,离异后独自生活了十多年。
家住在一个小县城边上的老旧小区里,不大不小,两居室,是我和前夫共同还清贷款买下的。
前夫走后,这套房子归我所有。
我们育有一女,名叫苏苏,今年25岁,大学本科毕业,已经谈了男朋友,准备结婚。
我年轻的时候在县城一家缝纫厂上班,后来工厂倒闭,我就开始在家接些裁缝活,缝窗帘、改裤脚、做被套,慢慢也攒下了一些老客户。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还算过得去。
离婚十多年里,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女儿身上。她小时候身体不好,常常生病,我一个人带着她跑医院,熬夜守着她发烧退烧。
她上大学那年,我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借了亲戚几千块,才把她送出去。
前夫走得早,是三年前的事。他后来又娶了别人,和继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小浩。
我和他离婚多年,早已没有联系,只知道他混日子,没什么积蓄。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留下一份50万的存款,指定我为第一继承人。
我本想把这笔钱留着养老,但苏苏恋爱三年,如今终于要结婚了,我实在不想她在婆家抬不起头。于是,我决定将这50万作为嫁妆,陪嫁给她。
本以为只是我和女儿之间的事,却没想到,这笔钱竟然引来了继子小浩的强烈反应。他找到我,红着眼说:“ 奶奶说了,这是我爸留给我的钱,你凭什么给苏苏? ”
那一刻,我愣住了。
02
前夫离世后,我并没有主动去争那笔遗产。是法院打电话通知我,说他在生前立了个简单的遗嘱,指定我为他名下账户的唯一继承人。说实话,我当时也觉得奇怪,我们早已离婚多年,为什么他还会这样安排。
但他说是给我的,就是给我的。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他是否对我还有感情,但我知道,他这一生最亏欠的就是苏苏。
他走后,我去了一趟他的新家。继妻红了眼圈,说他生前常常提起苏苏,说自己对不起她,连个学费都没出过。小浩那时才十岁,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对我这个“陌生人”毫无反应。
我把这笔钱收下来,一分钱没动,存进了自己的账户里。无论从法律还是感情上来说,这笔钱都是“我的”。
但是,当我决定将这笔钱作为苏苏的嫁妆时,小浩的奶奶,也就是前夫的母亲,突然打电话给我,语气冷冷地说:“ 郑慧,这钱是我儿子挣的,你凭什么给外人?那是小浩的,是我孙子的! ”
我忍了又忍,才没把话说重:“妈,苏苏是你孙女,小浩也是,你不能只认一个。”
她冷笑一声:“ 苏苏是你生的,小浩才是我们家的‘根’。 ”
我心口一紧。这个家,从来就没真正接纳过我和苏苏。
从我嫁进他们家开始,婆婆的眼里就只有“儿子”和“孙子”。苏苏出生那年,我还记得婆婆是怎么撅着嘴说:“ 女儿也能传宗接代? ”
我产后虚弱,她不让丈夫帮我洗衣做饭,说“男人做这些丢人”。她心疼丈夫加班,却从不关心我是否营养够不够。那时候我年轻,不懂反抗,只知道咬牙坚持。
后来丈夫做生意失败,欠下一屁股债,婆婆不但不帮,还逼我去借亲戚的钱。苏苏才两岁,我背着她到处求人,最后还是我娘家人帮了一把。
那时候我就明白,在婆家,我和苏苏,永远是“外人”。
离婚那年,我带着苏苏搬出婆家,身上只有几百块,租住在一个漏雨的小房子里。苏苏晚上哭,我没奶喂她,就用糖水泡馒头哄她。那几年,是我人生最难的时光。
但我熬过来了。
我做手工活,给人剪线头,连夜赶工,攒下一点一点的钱,把苏苏送进了好学校。她懂事,从不乱花钱,大学四年几乎没向我要过生活费。她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却因为家里条件,选择直接工作。
这次她结婚,对方家境不错,但婆婆一听说我们没准备彩礼,脸色就冷了下来。
我不想让苏苏低人一等。我知道,在婚姻里,起点很重要。
我决定把那笔50万,全给她做嫁妆。我告诉她:“ 妈没什么钱,只有这点,是你爸留给我的,现在我全给你。 ”
苏苏眼圈一下就红了:“ 妈,我不要,我只要你平平安安、好好生活。 ”
我笑着说:“ 妈这辈子能把你嫁出去,心就安了。 ”
可是我没想到,小浩会被他奶奶“煽动”,找到我家门口吵闹。他才十三岁,站在门外大喊:“ 你抢我爸的钱!我要报警! ”
邻居们都围了过来,我心里一阵发凉。
我解释说:“这是法院给我合法继承的,你爸写了遗嘱。”
但他奶奶在电话那头冷声道:“ 你一个外人,拿我们家的钱给外人,良心不会痛吗? ”
我愣在那里,突然有些动摇。
那晚,我坐在床边,回忆起这些年为苏苏奔波的点点滴滴。她是我的命,是我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没人知道我一个女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不是要争这笔钱,我只是想给女儿一个体面的婚礼。
第二天,我去了律师事务所,咨询律师是否可以设立一份赠与合同,注明这笔钱是我自愿赠与苏苏的嫁妆,避免日后发生法律纠纷。
律师点头,说只要合法合规,继子无权干涉。
我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后,小浩还是天天来我家门口吵,我一度想报警,但看在他是个孩子,我忍了。他奶奶甚至放话要“告我抢遗产”,我冷笑回应:“有本事你去告。”
后来,苏苏的婚礼如期举行。她穿着我亲手缝的嫁衣,笑着走向那个牵着她的男人。
而我,站在一旁,泪如雨下。
03
现在,苏苏已经结婚搬出去了,生活过得还不错。那50万,她没动,只是存在了她和丈夫的共同账户里,准备将来买房用。
小浩后来没再来找我,听说他奶奶因为这事受了刺激,住院了几天。我没有去看她。不是不念旧,只是心已寒。
有人说我狠,拿着前夫的遗产不给“亲儿子”;也有人说我傻,这钱早晚得留给后代,何必现在就撒手。
但我不后悔。
这是我做母亲的方式。
我养了苏苏25年,付出了全部。这笔钱,是她父亲唯一一次为她做的“补偿”,我不过是把它,送到了该去的地方。
至于小浩,他还有奶奶、有妈妈,他的人生才刚开始,这50万,对他来说或许重要,但 亲情和责任,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根本。
我不会再干涉他的人生,就像我也不希望,未来有人来干涉我的。
人生的账,本该自己算。谁该得到,谁该承担,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