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2日,毛主席提出中共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马叙伦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不顾人民的意愿,实行一套假民主、真独裁,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政策,激起全国人民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马叙伦勇敢地站在反内战、争和平斗争的前列。他发表大量文章,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大声疾呼和平与民主,并于同年12月30日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中国科学社与进步文教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大会通过了民进简章,指出中国民主促进会“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在1946年1月12日召开的民进第二次会员大会上,马叙伦当选为常务理事。会议通过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对时局宣言》全面阐述了民进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立场观点,公开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现阶段的中国,民主实在是统一的基础,同时又是统一的内容,统一的目的。“统一不以民主为前提,决无法实现”,“过去的不统一,正是不民主的结果”。
民进成立后,立即投入到了争民主、反内战的政治斗争中去。1946年6月23日,正当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同蒋介石进行最后一次和谈的时候,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推举马叙伦、蒉延芳、盛丕华、胡厥文、包达三、雷洁琼、张絅伯、阎宝航、吴耀宗为和平请愿代表,和学生界代表陈震中、陈立复一起组成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亦称“和平请愿团"),去南京呼吁和平。
当代表团到达下关时,国民党派遣的特务暴徒大打出手,马叙伦、雷洁琼、阎宝航、陈震中等深受重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下关惨案,雷洁琼被殴打后的卧床照
以下为如去注:
半个世纪过后的2000年,雷洁琼在接受武汉江汉大学特聘研究员马社香访谈时回忆起“下关惨案”时是这么说的:
- “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青年党、民主同盟、无党派社会贤达在重庆召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五项协议案(改组政府、和平建国、国民大会、宪法草案、整编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同时受到国民党中反动派的反对。
“2月10日,社会各界进步力量在重庆校场口开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突然大打出手,殴伤李公仆、郭沫若、马寅初、施复亮等几十人。
”反动派公然制造矛盾撕毁这个协议。随后东北内战爆发。美国国务卿向参议院提出“军事援华法案”,支持国民党打内战。6月22日,毛主席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军事援华法案,反对国民党将中国问题的‘最后决定权’交给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
“第二天(6月23日),上海十万群众举行和平请愿,反对美国支持中国内战大示威,并推出马老(马叙伦)、胡厥老(胡厥文)、吴耀宗、阎宝航,还有我等教育、工商各界代表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当天乘火车到达南京。
“在下关车站刚下火车,立刻遭到伪装成难民的国民党特务一顿毒打,代表们的眼镜、皮包、手表都被抢走。
“前来采访的《新民报》记者浦熙修赶紧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我,特务竟猛打我们两人的头、手臂和腰部。浦熙修是彭老总夫人浦安修的亲姐姐,有名的“二姐”。
“我和浦熙修都被打得头破血流,昏过去两个多小时,被群众送到医院。醒来一看,代表团不少同志都被打成重伤在医院救护。当时周恩来、邓颖超也在南京,闻讯赶来慰问,邓颖超还带来干净衣服为我换下血衣。
“当晚,我们代表团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揭露了“6.23”事件真相。反动派真是穷凶极恶,不到一个月,又暗杀了李公仆和闻一多。内战全面爆发。在民主人士和老百姓的鲜血中,国民党1946年10月12日宣布召开排除共产党和进步党派的‘国民大会’”。
如去注毕。
惨案发生后,周恩来对国民党表示严重抗议,并提出六项善后意见,第二天凌晨又与郭沫若、邓颖超、王炳南、齐燕铭等赶到医院慰问受伤代表。周恩来对马叙伦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马叙伦十分感到地说:“中国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
6月25日,毛泽东获悉“下关惨案”发生后,即与朱德联名致电马叙伦等代表:“先生等代表上海人民奔走和平竟遭法西斯暴徒包围殴打,可见好战分子不惜自绝于人民。中共一贯坚持和平方针,誓与全国人民一致为阻止内战争取和平奋斗。”
左起:马叙伦、郭沫若、许广平、周海婴…1948年去往东北解放区
1947年12月,面对国民党的凶残暴虐,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马叙伦等民进领导人在中共的帮助下,先后由上海转移到香港。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民进立即表示坚决支持和热烈拥护。马叙伦在《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一文中指出:“全国一致在企望着卖国殃民的反动的独裁政权早一日消灭,新中国的人民自己的民主政权早一日成立,在企望着真正的人民革命的领导者一一中国共产党,给一个鼓励和安慰的启示。现在是得到了。”
5月5日,马叙伦与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郭沫若等致电毛泽东,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联合政府。5月1日、9月20日、11月5日,中共中央指示沪局、香港分局,邀请部分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新政协。马叙伦是受邀人之一。
在中共的周密安排下,12月1日马叙伦与郭沫若、许广平等30多人,到达安东(今丹东),顺利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月22日,马叙伦与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谭平山等五十五人发表题为《我们对时局的意见》的声明,提出:“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同时指出,毛泽东先生发表的对时局的声明,“提出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和平的八项条件。这正是对于蒋介石所提出的无耻要求的无情反击,我们是彻底支持的。毫无疑问,全国人民的公意是在这儿反映出来了。我们希望全国人民、全民主统一战线上的战友,务须一致团结,采取必要行动,坚决执行人民的公意,而使这八项条件迅速地全部实现。”
介绍见下行文字
1949年3月,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迎接毛主席。左起:沈钧儒、朱德、董必武、李济深、陈其瑗、郭沫若、黄炎培、毛泽东、林伯渠、马叙伦
3月25日,毛泽东从西柏坡抵达北平,马叙伦与在北平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天党派代表人士一起,到西苑机场欢迎。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与毛泽东握手后,马叙伦等民主人士陪同毛泽东一起阅兵。
马叙伦十分兴奋,写下四首七绝,其中一首是:“万岁高呼毛泽东,与人衣食即春风。江南百姓皆昂首,何为迟余解困穷。”
<全文共两部分、这是第一部分。未完待续>
文后说明:
文中相关史实来自于《毛泽东与上海民主人士》(中央文献出版社 尚同编著 2004年11月版)等,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