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您放心,等我学成回来报效祖国!”

2009年,王百洋参加高考,获得了九省联考的状元,成功获得北大录取通知书。



毕业后,有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临走前,王百洋向老师保证,学成归来一定会报效国家,不会留在国外。

现如今,已经过去十六年,王百洋是否做到了当初的承诺,是否回到了中国?

王百洋一个被从小就称为“神童”的小学霸,他三岁识字3000有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被称为“神童”的男孩,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1993年,王百洋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商店,而母亲则是医院的护士。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可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安稳平淡,母亲由于工作原因无法照顾到王百洋的生活。



平日里,王百洋的生活都是由父亲照料,虽然王百洋的父亲只是一个小老板,可他却对书籍极为着迷。

基本一有时间就在看书,每隔一段时间,王百洋的父亲都会到书店购买新书籍,每到这时,王百洋都会被父亲带到书店。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那时刚学会走路的王百洋竟然在图书馆内拿着书本有模有样的翻看。



回家后,王百洋也对父亲的书籍特别感兴趣,看着儿子如此喜欢看书,王百洋的父亲每次看书时都会将王百洋抱在怀中,一边看书一边教王百洋识字。

在父亲的教育下,王百洋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3000多字了,仅此一点,王百洋就已经超过了很多学生。

上学之后,王百洋在学习上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跟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就连老师都对王百洋的天赋叹为观止。



成绩方面,王百洋从未让父母操心过,每次考试王百洋的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是各科老师的“心肝宝贝”。

期间,因父母的工作变动,王百洋不得不跟着父母转学,新学校老师提议王百洋留级一年,生怕他在陌生的环境跟不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

却被王百洋父亲拒绝了:“我的孩子不需要留级,老师您要是不放心,大可出题考他!”



而老师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可王百洋却用高分征服了老师,仅仅一年后,王百洋再次经历转学,又被提出留级,王百洋不仅没有留级,还获得了跳级的优待,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王百洋虽然是小学生,可是他的知识储备甚至都超过了初中生,年仅10岁的王百洋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



也许大家会觉得,王百洋就是会读书的书呆子而已,可现实却并非如此,王百洋不仅读书厉害,他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他喜欢打篮球,喜欢弹吉他,甚至还有很多兴趣爱好,学习好只是他众多优点中的其中一项。

中考时,王百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在这里,王百洋依旧是老师同学们心中的“学霸”。



甚至有些老师的知识储备都没有王百洋的多,王百洋的高中老师表示:“他低头学习时岁月静好,可当他抬头的那一瞬间,我都会感到害怕,因为他抬头就意味着知识点出错了!”

王百洋的优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王百洋每次抬头都能说出让来时心服口服的纠错点。

而王百洋也从来不会让自己有压力,即便是让所有高考学子都感到倍增的高三时光,王百洋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热爱,并未因为复习而压榨自己的放松时间。



2009年,王百洋参加高考,这一年王百洋才16岁,他的年龄是班级中最小的,可对于高考,王百洋却运筹帷幄。

最终,王百洋以716分的高分获得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而王百洋还是当年的九省联考状元。

当年高考的试卷九省同步,而王百洋却取得了最高分,荣获“九省状元”的宝座。



大学时,王百洋报考的是物理系专业,他想毕业后报效国家,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校园里,王百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在强者面前他会更强。

即便是在人才遍地的北大校园里,王百洋依旧是人人皆知的学霸,他的光环并未消散,反而愈演愈烈。



大学毕业后,王百洋获得保送香港大学的硕士名额,硕士毕业后,王百洋又获得了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学位。

众所周知,能在西北大学上学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王百洋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可见他的优秀。

出国前,王百洋的导师对他恋恋不舍:“国外的教育资源好,为师希望你能不忘初心!”



“老师,我知道您的担心,您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的,学成之后我不会留在国外,我要回国报效国家!”

几年后,王百洋在美国完成了学业之后便回到了中国,回国之后,他从事于国家的科研事业。

他并未被国外的优厚待遇所迷惑,也没有做出违背初心的举动,其实,王百洋从始至终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



即便是前往美国求学,他也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回国报效国国家,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国家培养了他,他就理应回报国家。

而现如今的王百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发光发热,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他的付出为我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并不会那么顺利,可王百洋却从未想过放弃,更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



王百洋的经历堪称得上传奇,毕竟能在3岁的时候认识3000多字的孩子全世界能有几个呢?

而他后来的表现更是展现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优秀的人从小到大都优秀,而他也清楚自己的定位。

希望所有外出求学的中国学子,结束求学之路之后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参考资料

哈尔滨新闻网 《那些年龙江走出的高考“状元”如今过得怎么样?》

新浪教育 《保送北大仍高考 16岁王百洋夺黑龙江理科状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