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诗人笔下或雄浑壮阔,或凄厉萧瑟,成为抒发情感的绝佳载体。古人如何描写“风”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风歌
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短歌是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途经故乡沛县时所作。全诗仅三句,却气势磅礴。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既是实写眼前风起云涌的自然景象,又暗喻秦末汉初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个人遭遇的描写中,诗人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诗中"风怒号"的描写极为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北风行
唐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这首《北风行》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北方风雪的凛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比喻极富想象力,成为千古名句。全诗将自然界的狂风与人生的悲苦相结合,北风成为命运残酷的象征,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又深情绵邈的艺术特色。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作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这首诗写西域风沙之猛烈堪称一绝。"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几句,将边塞狂风的威力描绘得惊心动魄。
秋风辞
汉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的这首《秋风辞》以秋风起兴,抒发人生易老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帝王诗人的另一面。秋风在这里既是自然景象,又象征着时光流逝,意境深远。
大风在诗人笔下,或成为时代风云的隐喻,或化为个人命运的象征,或衬托边塞的艰苦,或引发时光易逝的慨叹。这些描写大风的诗词佳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更让我们体会到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