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田老街,可以说是温州近年来打造的最为成功的文旅项目之一。在开街一年的时间里,吸引了超过1700万的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亿元。不仅自身收获颇丰,梧田老街给温州这座城市也带来了诸多效益。如丰富了城市的旅游体验,形成了一个新的商圈,促进消费,增加就业等。

优质的文旅项目给城市带来的益处多多。那么在温州市区,还有没有其他具有潜力的文旅街区呢?

其实目前 温州也有一些处于建设中的街区,如蒲州老街、朔门街等。不过还有一处 “宝藏之地”未被发掘和重视。它曾是繁华一时的商埠重镇,至今仍 保留了较好的水乡风貌,它还出土过大量的国宝级文物,令世人惊叹。然而至今它还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就是瓯海区的南白象古镇。



提起南白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高速路接近温州南时,对高耸的白象塔的匆匆一瞥。近20年来,随着温州城市的南扩,南白象有了不错的发展。这里现已成为温州的交通枢纽之一,甬台温高速和金丽温高速在此交汇, 瓯越大道快速路与轨道交通S3线近在咫尺。还有温州最好的医院附一医在南白象建设了主院区,温州目前人气最高的商场温州万象城也位于南白象境内。


南白象古镇(或称白象古镇)区位示意

外围的发展日新月异,南白象 的老镇区如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走进这个枕水而居的小镇, 我们会发现 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整个街区还保留着上世纪的 水乡风貌。



南白象, 以宋代古塔白象塔而得名。明、清时,属永嘉县德政乡十三都、十四都。清后,置白象乡。

南白象地处温瑞塘河中段,凭借塘河水运,北可通温州城区,南可达瑞安等地,一直以来是温瑞塘河上的商贸重镇,商铺林立,商船云集。


白象街是南白象地区的商业中心,汇聚了各种店铺,如杂货店、小吃店、手工艺品店等,热闹非凡。曾经的白象街与南塘街、梧田街齐名,是温瑞塘河上著名的三条商街。



后来随着公路运输的兴起,水路运输逐渐衰落,塘河边的商贸业也随之式微。

如今漫步在白象街上,塘河水依旧,白象街却已难觅往日的繁华,只剩斑驳的建筑供人记忆。留守在此的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以及一些外来务工者。鲜见年轻人的身影。




塘河三街中的其中两条,南塘街和梧田街都已经过了一次蜕变,先后成了温州的文旅地标。只剩下白象街,仍默默无闻。建筑越来越破败,居民越来越少。改造是其必然要走的路。



那么,白象街要如何开发?不像南塘老街和梧田老街都只是沿河的商业街,规模较小。白象街所在的南白象老镇区,风貌保留较好,完全可以打造成为一座规模更大、更完整的水乡古镇。这也弥补了号称“东方威尼斯”的温州,却缺少典型的水乡古镇的遗憾。

南白象古镇,至少有两大特色可以挖掘。

1、最辉煌的佛教文化

南白象最值得宣扬的就是其佛教文化。一座白象塔就足够让南白象熠熠生辉。

白象塔,原称白塔,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北宋咸平年间进行过大规模修缮。原塔砖木楼阁式结构,共七层,高31.3米。“白象塔影”历来是“塘河八景”之一。1965年2月,因塔身倾斜,三四层有多处裂缝,经浙江省有关部门批准,决定拆除白象塔。


原白象塔全景,摄于温州博物馆

拆除时,考古学家们走进摇摇欲坠的古塔,呈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大为震撼。

塔壁内堆积着上千件的经卷、绘画、雕塑品、石刻等文物,且有铁、铜、瓷和木制等多种器物。身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古中国文明与印度佛教文化交融的辉煌殿堂。经鉴定,塔内文物多为北宋时期遗存。其中的漆器、经函、写经、活字印经、阿育王漆塔等精美物件,都是稀世珍品,一、二级文物达到数百件。

两座立式彩塑菩萨,更是因造型优美,雕工精湛,成为国宝,一尊成了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尊成了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白象塔出土的 北宋彩塑泥菩萨立像


温州博物馆的菩萨立像,去了几次一直未能见到真身,只有数字展览。

温州博物馆内,白象塔出土的文物之多,需要专门辟出一个展厅进行展示。





堪称北宋佛教文物聚宝盆的 白象塔,代表了温州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巅峰。可惜的是,白象塔终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1999年,新的白象塔重新矗立在塘河边。如今的白象塔,我去探访过几次,因疏于打理,塔下杂草丛生, 几乎见不到游客的踪影。辉煌的古塔,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让人唏嘘。



与白象塔的处境不同,南白象的另一佛教文化代表,距白象塔直线距离约1.8公里的头陀寺,近年来一直受到游客的喜爱,打卡者甚多。


头陀寺,原名密印寺,位于南白象 头陀山麓, 因山形“锐而圆顶,下瞰诸山,如老僧踞坐说法”得名头陀山,山下寺庙也被俗称为头陀寺。 相传唐代高僧玄觉(永嘉大师 )曾栖迟于此。于后汉乾佑(948—950)年间正式建寺。历经 宋元 至明重建。


头陀寺有着“温州最美寺庙”之称。走进头陀寺,你会发现这里的确精致得像一座艺术品。寺中建筑古朴厚重, 细节之处尽显匠心 。景观简约雅致, 一石一径皆藏巧思。各个大殿里的佛像均雕刻得细腻传神,打扫得一尘不染。

如果说白象塔象征着温州古代佛教文化的辉煌,头陀寺则是当代温州佛教文化的鲜活代表。



另外,以头陀寺为依托,南白象将在此打造永嘉大师文化中心,用以展现温州的佛教历史与文化。


宗教文化一直是温州传统文化里最浓郁的存在。据一些官方和民间统计,温州是中国寺庙最多的城市,也是道观最多的城市,还是教堂最多的城市。这些宗教场所几乎是温州大多数村庄的标配,构筑起温州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南白象更是如此,除了拥有重要的白象塔和头陀寺,还有白云观、洞文观等诸多宗教场所。这里完全可以打造成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文旅古镇,也把温州近似“满城烟火满城仙”的文化景观宣扬出去(参照了泉州的城市口号“半城烟火半城仙”,温州的宗教文化相比泉州,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能以头陀寺“求精”的理念去打造和经营整个古镇,南白象古镇就不怕不火。


洞文观

2、最绿的江南水乡

漫步在南白象水乡古镇,最大的感受是扑面而来的绿意。南白象夹在两山之中,一面临河,山水环绕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登上凤凰山,可俯瞰全镇风光。山下建有谢灵运公园,绿意中带着人文雅韵。


常绿,就是温州水乡的特色。处在浙闽交界处的温州,既有江南水乡的风韵,又有南国四季常青的盎然环境。温州是榕树自然生长最北的地区,作为温州的市树,几乎村村都有参天的榕树。南白象亦不例外,塘河边众多榕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凭借这些绿的资源,南白象完全可以打造成 最绿江南水乡”,成为代表温州的水乡名片。








利用AI软件,我大致地模拟了一下南白象古镇改造后的模样。当然,AI只是照搬了江南古镇的普遍风格,要改造,还是得发掘出更多的温州本土特色。

上为实景图,下为AI模拟图。








每当谈起历史街区的改造,评论区就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的确,近几年历史街区类的文旅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相似的业态布局,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不少项目改造后也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造成资金和历史资源的浪费。

一方面,我对那些粗制滥造,丢失了文化内涵的街区,也是深感抵触。但另一方面,改造较好的历史街区,的确是展示一座城市文化魅力的窗口。没有历史街区,旅游者们就更难寻觅到体验城市人文风情的去处,毕竟现代的城市景观更为相似。再者,老街区如果不加以改造,只会更加破败而不适宜居住。只有“人气”才能让老街区保持“活着”。

温州这座千年商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多是与“金钱”有关的一面,还是需要有更多优质的历史街区,去展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地域文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