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法治协作不是首次!

2023年以来,深圳国际仲裁院就在喀什市设立喀什分院,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挂牌代表处、设立庭审中心,更好地服务新疆涉外法治建设,保障企业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合法权益。

当前,“法治”已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诸多关键词中的“高频词”。

这其中,表率首当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党委陆续召开依法治疆委员会会议、专题述法会议、政法工作会议,主要领导领衔督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等,都是带头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依法治疆深入社会治理细枝末节。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疆的重要基础。近四年来,新疆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制定出台一批“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

比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野生果林资源保护条例》施行,小野果有了专门的法律“撑腰”;全文仅7条的《克拉玛依市城区路面防滑规定》,让市民感受到更多城市温情和幸福;《昌吉回族自治州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推动解决养老服务设施配建不够、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这些法律法规切口虽小,但解决的问题却很实。这是一种转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依法治疆融入日常最直接的方式。

依法治疆必须体现在公平正义上。

在执法上,新疆推进权责“清单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组建区地县三级执法监督办公机构并启用专用章,让执法更规范、更公正;

在司法上,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各族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普法上,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构建“线上+线下”普法工作格局,建立完善“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机制,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为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构筑可靠制度屏障。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新疆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投身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第一,体现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新疆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明确经营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第二,体现在立足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清晰定位,打造涉外服务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在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正式揭牌,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驿路国际法务区实体化运行,新疆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建成了“法智谷”线上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新疆·喀什)。这些都是涉外法治平台建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第三,体现在深耕跨域交流。引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亚庭审中心、外国律师事务所代表机构等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乌鲁木齐中心、新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等高端法律服务机构,都聚焦一个法治底色鲜明的目标:打造专业分工明确、业态组合科学、法律服务集聚、在西北和中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化品牌法务核心区。



第四,体现在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全疆涉外法治人才培训中心应运而生,培养满足新疆涉外法治建设需要的专门型、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在此基础上,新疆逐步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机制,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来疆交流、学习,促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行固本之举,成长治之疆。依法治疆是建设美丽新疆的必然之选,更是各方期盼。希望未来新疆,上上下下的法治氛围更浓、法治意识更强。

内容来源 | 中国政法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