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类对于已知生命形式的认知出发,一颗星球想要孕育生命,必须满足诸多苛刻的条件,那些地表环境极其恶劣的星球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但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很多表面环境如同地狱的星球,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若如此说,宇宙中70%以上的星球,都有可能存在生命。在传统意义上,一颗星球想要孕育生命,首先必须要有稳定的能源供给。因为无论是何种生命形式,它的诞生和发展,都需要能量的维持,而能量主要依赖于其所属的恒星。
这一条件其实十分苛刻,因为与恒星的距离太远,则无法获取充足的能量,而与恒星的距离太近,又会因为辐射过大,而对生命产生威胁。
再有,生命星球的运行轨道必须保持稳定。这对于星球轨道的形状以及所处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地球为例,正好处于太阳系的第三轨道,在地球外侧,有质量庞大的木星和小行星带,可以有效阻止外太空的陨石进入,这样一来,地球遭受外来天体撞击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少有外来天体的碰撞,地球轨道就不容易发生变化,也就不容易发生与其它行星的碰撞,那么这颗星球上的生命就不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除了外部条件,生命星球的内部条件也是严苛的。
星球要有适宜的温度,最好维持在0至100摄氏度之间,星球要能自转,这对于调节表面温度十分重要,还要有液态水作为生命诞生过程中重要的溶剂,既要有能够保持温度稳定的大气,也少不了抵御外来辐射的磁场。而宇宙中能够同时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星球,确实不多。但现在科学家们发现,有不少表面上环境恶劣的星球,其实也存在孕育生命的可能。
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潮汐锁定。
当一颗行星与其所属的恒星过于接近时,会被恒星强大的引力锁定,致使行星失去相对恒星的自转能力,于是这颗行星就永远只有一面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则永远背对恒星。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恒星与行星之间,也会出现在行星与卫星之间,比如我们身边的月球就被地球潮汐锁定了,所以才会有“月球背面”的说法。一颗行星一旦被恒星潮汐锁定,自身就会因恒星强大的引力影响而发生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出现质量分布不均的情况,朝向恒星的一面质量大,而背对恒星的一面质量小,于是行星整体会变形,甚至呈现出梨形。
质量分布不均会直接导致行星无法自转。
这样一来,行星表面的温差就会变得极大,朝向恒星的一面温度极高,可以轻松使各种金属熔化,而背对恒星的一面温度极低,甚至接近绝对零度。无论是正面的烈火地狱,还是背面的寒冰地狱,显然都不适合生命的生存,而存在这种问题的行星,在宇宙中非常多,甚至达到了行星总量的70%。
但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被潮汐锁定的星球上,存在着一片特殊的区域,他们将其称为“终结者区域”。
所谓终结者区域,就是行星的昼夜交界处,虽然一面是烈火地狱,一面是寒冰地狱,但交界处的气温却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又能够维持液态水的存在。也就是说这些区域完全具备孕育生命的基础条件,如果其它条件也能够满足,那么这些区域完全有可能诞生生命。如此看来,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远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多。